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村民致富有出路 村风文明新时尚
糜镇陈辇村铺就村民“幸福路”
作者:田俊霞
  □特邀记者田俊霞
  糜镇陈辇村是一个回族村庄,全村有210户,1000余口人。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牛羊宰杀、养殖,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一个落后村变成了一个文明富裕村,还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村庄”。

群众腰包鼓了

  牛羊养殖、宰杀、贩运是陈辇村的传统,但发展速度一直很慢,规模较小。为发挥好这一传统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豪组织26个有养殖经验的农户成立了养牛协会,购进了380头“架子牛”,由过去“养大”改为“育肥”。由于“架子牛”三个月就可出栏,可赚450元,而养一头大牛需一年时间,可赚1000元,相比而言,成本降低了,效益却提高了。同时,由过去当地宰杀变为输出“活牛”,与外地客商联系,介绍宰杀大户到客商处宰杀,既保证了质量,又增强了信任,达到了双赢目的。该村还建立了鲁西北黄牛交易市场,日成交量200多头。陈辇村95%的群众从事牛羊宰杀贩运,全年宰杀活牛4.2万头,活牛贩运达到2.8万头。 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9500元,群众的腰包真正鼓了起来。

群众思想“活”了

  提起陈辇村,附近村庄的村民都说该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该村先后考出的大学生有60多名,研究生6名。“1991年,全村仅有2名大学生。 ”陈文豪说,“这跟村崇尚教育的村风有很大关系。在上世纪90年代,群众都是土里刨食,没有什么挣钱的门道,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考大学,所以一户出了大学生,全村孩子都跟着学,村里的学风也就越来越浓厚。 ”
  现在,陈辇村村民养成了习惯,每年都打听谁家的孩子参加高考,盼望着村里的孩子都能金榜题名。“我们村跟别的村不一样,虽说村民们都富了,但不比谁家有多少钱,比的是谁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 ”60多岁的村民张淑芝说。

群众脑袋“富”了

  陈辇村举办篮球比赛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杯”篮球邀请赛,已举办了22届,由最初的3个回族村庄参加,发展到去年包括临邑、夏津、乐陵的22个回族村庄和8个汉族村庄参加,参加人数达到了5700人。“民族团结杯”的举办,不仅加快了村内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村民素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回汉两族群众的交往,增加了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
  今年9月底,该村投资21万元新建的文体大院投入使用,建有图书室、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翻阅图书,丰富知识。“新建的文体大院,让大家健身、娱乐有了去处,还可以到活动室下棋、唠家常,到图书室看书,村风文明越来越好。 ”说起文体大院,村民格外开心。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村民致富有出路 村风文明新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