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东方朔的生卒年份连载(一)
作者:一
  为深入挖掘东方朔文化,不断扩大东方朔文化的影响,即日起,本报陆续刊登有关东方朔及其历史文化的介绍,敬请关注!
  关于东方朔的出生年份,多年来有关书籍有两种说法,一是公元前154年,一是公元前161年。鉴于目前弘扬东方朔文化之需要,有必要经过考证,在今后的文字资料等各类文化宣传媒体中统一口径,还东方朔出生年份以“历史本来面目”。近年笔者查阅相关史料,认定东方朔出生年份应为公元前161年。主要证据如下:
  (1)东方朔《应诏上书》曰:“……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扁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声。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自此文中可见东方朔应诏上书时的年龄为22岁。
  《史记》记载:建元元年,16岁的汉武帝刚刚即位,他还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就下诏广泛征集贤良以问治国之道。又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
  据此两书记载及《应诏上书》所述,东方朔应是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应诏上书,时年22岁。而古代人们习惯以虚岁计算年龄,故东方朔的出生年份应前推21年,即公元前161年。
  (2)据《选陵的传说:汉武帝遭东方朔“暗算”》(何木风著《来龙去脉——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一文记载:汉武帝的茂陵是西汉帝陵中最高最大的一座,由于建在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建皇陵首先要选择一个风水宝地,而大汉王朝缺少这样的人才。正当汉武帝一筹莫展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东方朔。东方朔得到汉武帝的邀请函后,先是推辞一番,然后就欣然前往了。第二天,他就跑到咸阳原上去勘察,值得庆幸的是,长安附近的风水宝地并不仅在渭北。他掐指算了好久,终于算出一个叫槐里的地方有宝气涌出。一个早晨,他信步朝槐里走去,但见地上平旷,绵延不尽,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气脉极佳。回到宫中,东方朔向汉武帝报告了这一喜讯。汉武帝道:“槐里是我外祖母和母亲的故乡啊。”东方朔一听,居然还有这么巧的事,立即顺势说道:“此地气息所集,风水乃千百年来第一吉壤,而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则西、北龙脉相连。另外,此地‘土’大盛,您名字里的‘彻’中间有土,居于此,可居中以震四方。 ”正是这一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的陵墓开始了大肆修建。
  据此记载,如果东方朔的出生年份为公元前154年的话,则这一年东方朔年仅15岁,可想而知,如此“小毛孩子”怎能获得汉武帝信任而为他选风水宝地呢?可见东方朔出生年份“公元前154年”之说是站不住脚的。此记载正好也与证据一相吻合,即公元前140年东方朔应诏上书得到汉武帝赏识重用,次年为其选陵。
  为什么会有东方朔出生年份“公元前154年”之说呢?可能是有人根据建元元年之后汉武帝某年下诏选贤时间推算出来的。但众所周知,此后汉武帝受董仲舒影响,下诏时主要面向“高层人士”,像东方朔这样“一芥草民”是不可能有机会应诏上书的。
  综上所述,东方朔出生于公元前161年(庚辰年),属龙,至今第182个龙年,诞辰2172周年。这样既符合事实、又占最大属相龙(若是公元前154年则属猪)、还顺应民间长寿意愿(享年69岁,较“公元前154年”一说长寿7岁),可谓三全其美!
  东方朔卒于公元前93年,葬于其故里神头镇西2华里处,其墓今尚在,直径30米、高4米,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有保护标志。原有颜真卿撰书的《东方朔墓碑》,原碑已失,其复制碑存于文博苑。现有墓碑系2008年8月电视连续剧《东方朔》剧组主创人员开展“东方朔故里行”时县委、县政府所立。 (石贤圣)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东方朔的生卒年份连载(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