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心里不难过 日子就好过
——记于集乡李士公村一个18口之家的幸福生活
作者:崔安军
  □特邀记者 崔安军
  在于集乡李士公村,有这么一个家庭,全家老少四代18口人,无论条件艰难,无论温饱自足,也无论遭遇变故,一家人几十年来团结、和睦、互助,享受着平凡简单的幸福生活。

艰难困苦中坚守做人底线

  张玉兰是这个大家庭的支柱,今年85岁。前几年老伴因病去世,夫妻俩育有四子三女。当年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张玉兰身体状况非常差,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灵床子上漏下来的”。身体多病的张玉兰只好干些看牲口、拉水车之类的轻体力活。工分少,孩子多,年年吃救济。为供应孩子读书,毅然卖掉了家里的两间房子,大儿子读完师范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张玉兰身体实在不行了,大女儿只上了二年级便辍学,一边给母亲熬药一边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小儿子李学臣13岁那年眼睛患病,张玉兰夫妻跑遍了亲戚乡邻,也没凑足医疗费,耽搁了治疗,眼睛几近失明,全家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挣扎。“即使这样,他们家也没偷掰过生产队的一个棒子,没偷扒过一块地瓜,没干过一件讨人嫌的事。”村里的老支书李学深说。

小康进程中团结互助谦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张玉兰的几个儿子都承包了责任田,他们种粮食、种棉花,辛勤劳作。虽然都是分家过日子,平常农活都是各干各的,但是在春耕秋种、三夏大忙的关键时候,他们就合起伙来临时组成互助组,一块耕种、一块收获,农机具不分你的我的,花钱不计谁多谁少。张玉兰老伴去世时,大儿子不攀不比,率先拿出3000元钱,交给村红白理事会操办。李学臣眼睛不好坚持下地耕作,老母亲为让儿子回家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承担起了他家的一日三餐。谁家有困难,全家总动员,俗话说“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借助党的好政策,凭着全家人的辛勤劳作,张玉兰一家终于摆脱了困境,家里盖起了新房,购买了拖拉机、三轮车,添置了彩电、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强。

家和子孝中老人乐享晚年

  在农村,多子女家庭赡养老人常出现“上轮”现象,老人按月或按天在几个子女间轮流吃住。张玉兰的七个子女,老大今年67岁,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现居德州,最小的女儿也47岁。他们经常打电话问候,陪老母亲坐坐唠嗑,至于在谁家吃住,吃住多长时间,子女们不用争不用抢,全凭老人自己决定。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老人的四个儿媳,有本县的,也有来自云南、内蒙的,老人视她们如同己出,婆媳关系、姑嫂关系融洽,从来没有因为一句话红过脸,没有因为钱物闹过别扭。人上了年纪难免爱唠叨,这让很多人不能忍受。可张玉兰的儿女们不这样认为,“老人唠叨说明头脑不糊涂,能记住过去的经历,提醒我们不犯错”。每年春节,孙男娣女都围坐在老人身边,有说有笑,祝福拜年。生活好,子女孝,家和睦,老人早年羸弱的身体居然硬朗了,如今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步轻松,一日三餐有滋有味。小儿子李学臣说:“只要娘没病没灾,壮壮实实的,就是俺们做儿女的福。 ”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心里不难过 日子就好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