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身残志坚创事业 助人为乐献爱心
“盲医”岳文英30年免收病人费用近40万元
作者:李照明
  □记者 李照明 通讯员 田俊霞
  在糜镇张习桥街,一提起“盲医”岳文英,人们都手挑大拇指,说他是个“大好人”。
  岳文英是糜镇岳家村人,5岁时患粘连性角膜白斑,经多方求医治疗后也只恢复了0.04的视力,这样的视力和盲人没两样,生活中跌、撞、摔成了常事。 10岁那一年,他在陵县特教学校学习一年盲文后,又到济宁市和临清市系统地学习了按摩、推拿、针灸和中医技术,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的盲文医学书籍。4年后,14岁的岳文英回到了村里,开始义务为村里人推拿按摩。 1981年,他考取了按摩师资格证,并在糜镇张习桥街租了一间门面房,聘请了两名医生和5名护士,成立了康复诊所,正式挂牌行医。但他自身的经历让他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着深深的感情,也正因此,诊所成立第一天开始他就自己定下了“铁”的制度:为残疾人或急需救助的贫困病人看病和按摩推拿不收费。
  1984年,糜镇张习桥敬老院成立。岳文英听说后,马上与敬老院负责人取得联系,自告奋勇当起了敬老院的“义务按摩师”。从此,他没事就往敬老院里跑,与老人们聊聊天,哪个老人身体不舒服了,他就利用专长为他们做按摩,还经常从诊所给他们带来一些常用的药品。 2010年腊月的一天夜间,敬老院里的孟庆友老人突发脑梗塞,得知情况后岳文英和妻子不顾天寒地冻,第一时间赶来。“这种病不宜颠簸,得先稳步病情再转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在妻子的配合下,对老人进行了静脉注射后,岳文英夫妻陪老人整整一夜。第二天病情好转后,孟庆友又在岳文英的帮助下转到了当地卫生院进一步治疗。“敬老院的这些老人比我还不容易。 20多年了,这帮老伙计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隔上两天不来,心里就特别扭。虽然给帮不上大忙,但多少能给他们添一把力,我心里踏实。 ”岳文英说。
  宋家镇69岁的徐佃星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在医院检查出了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因家庭困难,只得回家吃点药物维持。后来在乡亲们的介绍下,他来到了岳文英的门诊部。岳文英见他一个人每天骑自行车来回跑,索性就把徐佃星老人留下来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按部就班的进行治疗。“不收费,还管吃管住,很多病人都觉得过意不去,放弃继续治疗,但我就极力劝解他们,实在不行就和他们‘急’。”岳文英说。据岳文英介绍,30多年来,到他这来的仅不收费的病人就有近3万人,累计免除费用近40万元。“我现在这不生活的很好吗,人活着不能光想着钱。多给需要帮助的人帮一把,得到的是好心情,这心情一好,身体好了,生活也就好了……”岳文英说。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身残志坚创事业 助人为乐献爱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