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尽心老吾老 孝心扬孝道
陵城镇杨家村村民苏洪燕成“久病床前真孝子”
  □通讯员 赵海峰
  “照顾老人是天经地义,咱只是在凭良心做事。 ”这是苏洪燕经常说的一句话。今年46岁的苏洪燕是陵城镇杨家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说起她照顾公婆和爷爷的事,村民们无不称赞。
  苏洪燕一家本是四世同堂,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2003年下半年,不幸突然降临,一向身体不错的婆婆,意外查出了癌症,苏洪燕和丈夫只得擦干眼泪,接受现实,瞒住老的,照顾小的,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光是喂药,我和丈夫就想尽了办法。”苏洪燕说,“为了瞒住全家人,我们把治疗癌症的药换装在胃药瓶子里。后来,婆婆身体难受,非常排斥吃药,我就给婆婆讲道理,鼓勇气,甚至把药片碾成粉,用冰糖水泡好,给婆婆喂下去。 ”苏洪燕与婆婆感情很好,一提到这些往事,苏洪燕眼睛有些湿润。
  一年后,婆婆去世了,送走老人后,苏洪燕和丈夫更加努力,想尽办法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苏洪燕的公公患脑血栓住进了医院,苏洪燕和丈夫日夜守候在重症病房,用亲情温暖重病中的亲人,通过夫妻二人默契配合和悉心照料,公公的病情逐渐好转,但还是落下了后遗症,行动不便。公公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日常生活开销让苏洪燕和丈夫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最终夫妻二人商量决定“分工”:苏洪燕在家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种好家里的五亩田地,丈夫外出打工挣钱。谁知,2010年,苏洪燕89岁高龄的爷爷也突然患上了脑血栓,刚住院的那几天苏洪燕几近崩溃,因为丈夫外出打工还没有回来,家里行动不便的公公还需要照顾。可就是这位女人,在关键时候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至少要在医院与家之间往返六趟。“光和你聊了,差点耽误大事,该去给老人换褥子去了。”说着,苏洪燕起身就走,笔者也跟随着来到北屋。去年,为了方便照顾两位老人,苏洪燕和丈夫把两位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让两位老人住正房,自己却住偏房。“爷爷,我给你换个褥子。” 89岁的爷爷并不糊涂,虽然全身只有右胳膊有知觉,但是仍然用右手使劲抓住床沿,尽力配合苏洪燕换铺新褥子。苏洪燕干活很麻利,她边帮爷爷躺好边说:“爷爷这是心疼我呢!”爷爷笑呵呵的,嘴里念叨着:“好孩子,好孩子……”一旁的公公说道:“俺们这么大岁数了又得了这个病,老话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俺们是有福啊,就是太辛苦孩子们了。 ”“爸,瞧您说的,老话还说‘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呢。 ”苏洪燕笑着打住公公的话。
  多年照顾老人,苏洪燕也有了经验,时常琢磨出“小发明”。在床脚系上长绳方便老人拽着起身、自制“大号枕头”给老人当靠背、硬纸板做成小饭桌等,虽然不是每件都特别精致,但是件件实用,件件都饱含着做儿女的心意。在生活中她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照料,常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生褥疮,苏洪燕便每天为老人翻身,用热毛巾擦身,换上干净的衣裤,她不嫌脏不怕累,精心护理老人,几年下来,两位老人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在精神上苏洪燕对老人们也是关怀备至。怕老人在家里闷得慌,她在屋里装了有线电视,还经常邀请村里的老人来家中陪爷爷和公公聊天,平常有什么新鲜事,苏洪燕第一时间讲给老人听。
  “就凭人家自己住偏房,把采光好的北屋让给老人住,她做人就守住了良心,她就是孝老爱亲的榜样!”在村里打听起苏洪燕,村民们无不手挑大拇指。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尽心老吾老 孝心扬孝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