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文化新风溢乡村
  □通讯员 田俊霞报道
  本报讯“俺农民日子好,种地不发愁,粮农补贴解忧愁,还有农合保看病……”12月2日,糜镇基山村文英秧歌队正组织文艺爱好者为群众演出,他们唱着自编的秧歌词,歌颂新生活。如今走进糜镇,文化新风扑面而来,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起来。
  近年来,糜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筹资50余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镇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室、文体培训室及多功能厅等“三室一厅”,并筹资140余万元,在解孟、崔赵、后张等20个村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大院,配备齐全了桌椅、图书、电脑、电视、健身器材等设施。同时,票友、书友、笔友等农家协会陆续形成。张习桥剧团和李家寺剧团每周活动四天,还和临邑县10余个村庄的剧团“联灯”,同台演出;笔友协会的会员们创办了全县第一份农民自己的刊物——《糜镇风采》,既挖掘了镇域文化,弘扬了社会文明,又宣传了农业科技,深受群众喜爱;书友们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爷爷,别磨蹭了,咱快点去看书呀! ”每到周末解孟村孟令德的孙女妞妞都会“赖”在村农家书屋里。在该村的农家书屋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村民还真不少。“家里养的猪有点腹泻,我查查怎么回事,有了农家书屋,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该村养猪大户孟勇乐呵呵地说。如今在糜镇,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农民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还真正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文化新风溢乡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