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开发区“农家新风”扑面来
作者:王丙峰黄斌
  □特邀记者 王丙峰 黄斌
  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近日,笔者走进开发区农家,扑面而来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新风、新事,感人至深的是农家院里农民身上的巨大变化。

农民买电脑——信息是个宝

  “现在信息是个宝,我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后,客户不断,以前的台式电脑不能随身携带,一些新客户发布的信息常常看不到,怕耽误生意。 ”近日,后刘村经营面条加工生意的村民魏学兵花7000多元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2009年,魏学兵建起了“瑞智兴达”挂面厂,生产龙须面、杂面条、精致挂面等十几个品种,可由于宣传范围小、缺乏市场信息等原因,只能在本县市场进行销售,销量很小。后来,他参加了开发区组织的科技知识培训班,学会了使用电脑,网上查询、发布供求信息,目前通过网络已与天津、临沂等地的13家客户建立了长期供求关系。
  近年来,该区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结合文化大院建设、远程教育活动等形式,利用农闲季节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使农民开拓视野、转变生产观念、丰富了头脑。截至目前,该区共培训农民3000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5000余份。现在,全区49个行政村中购买电脑的农民已达900余户,学科技、用科技已成为农村的新潮流。

“组团”去打工——挣钱好轻松

  “原来外出打零工,不光工作不好找,而且每月收入不均衡。现在我加入了村里的装卸队,跟村民‘组团’打工,队员什么事也不用操心,每月只管领工资就行了。现在我每月固定收入达1500元。 ”说起时楼村的“企业装卸服务队”51岁的村民孙德成高兴地说。
  现在外出打工已不是新鲜事,如何让打工者有活干、工资有保证,组团打工成为一种理想方式。
  时楼村“企业装卸服务队”是由该村党支部书记孙丰宾组织起来的,成员是村里40、50多岁劳动力,主要为辖区内企业提供装卸服务。现该公司已发展成员100余人,并与普利森、卓尔等企业签订了长期服务合同。
  近年来,该区大力引导农民“组团”打工,克服了以前单枪匹马找活干,工资收入很有限的弊端,既保障了打工农民利益,又增收了农民收入。据了解,在该区像时楼村一样的“组团打工”队还有4家,农民“组团”打工已成为新时尚。

汽车进农家——生意全靠它

  近日,笔者走进芦坊村村办超市时,发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唯独酒水摆放的比较少。“现在俺村买卖人多,富裕起来的村民都有了自已的车,村里光小轿车就一百多辆,喝酒开车不光不安全也耽误事呀! ”超市老板芦新勇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近年来,该区以“服务经济发展、助推农民创业”为主题,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构建起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该区已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400家。而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是纷纷购置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据统计,仅去年该区借助国家车补政策购买的汽车就达465辆,现如今“开着汽车谈生意”已成为农民的新追求。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发区“农家新风”扑面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