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百余“农妇”摇身变“老板”
作者:许焕路
  □特邀记者 许焕路 通讯员 田俊霞
  近日,记者在糜镇了解到,该镇许多农村妇女不甘做家庭“煮”妇,纷纷走上创业之路,干起了各种小型加工厂,自己当上了“老板”,掀起了一股创业潮。据统计,目前该镇共有97名妇女兴办起小工厂,并带动附近20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

袁晓莉:“箱包”加工带动姐妹富

  农历二月初二,在齐老村东南一处院落里传来了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是“俊杰箱包加工厂”在举行开工庆典仪式。“我们年前已经开始试加工了,这不,工人们都培训得差不多了,我们又接了河北白沟的一笔大订单,今天借‘龙抬头’的好日子,正式开工了! ”老板袁晓莉高兴地说。
  袁晓莉原来一直在沿海地区一家箱包加工厂打工,学了一手箱包制作的手艺。去年春节回家时,她利用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购置了20台缝纫机,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租赁了一处闲置院落,搞起了箱包加工。她招聘村里的大嫂、大妈们当工人,还从江西请来了一名懂设备维修技术的师傅,小厂子办得有声有色。
  “现在箱包市场行情好,我很有信心。这不,我一开张就接了不少订单,每月加工成品3000件,实在接不了的单子我就介绍给了前李村的张晓红,她们那里也有10台机子,有钱大家一起赚吗!”爽朗的袁晓莉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说。

田秀梅:服装加工“绣”富路

  近日,记者在糜镇绣国制衣厂看到,女工们都踩着电动缝纫机的踏板,“嗒嗒嗒”地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她们正加班加点赶制一批发往江苏的货。
  38岁的田秀梅就是绣国制衣厂的老板,也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从18岁起开始创业,在镇办企业织过毛衣,在集市上摆过地摊,开过小商店,卖过水果。结婚后,她又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越做越大。去年,糜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田秀梅看到了商机,她投资40万元,购置了50台缝纫机,租下了十字路口一栋两层的近200平方米的门面楼作为车间,干起了服装加工。她凭着精细的做工和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如今已与河北、江苏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供货合同,月加工服装6000余件,收入28000元。

赵淑艳:出口“被罩”利润高

“这批货客户要求非常严格,装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整洁美观……”近日,赵淑艳不放心地叮嘱着正在为产品包装的工人。
  曹家村村民赵淑艳在青岛打工多年,今年回家后,投资12万元,租用了一间800平方米的车间,购置了25台缝纫机,干起了一次性被罩加工厂,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年收入10万元。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百余“农妇”摇身变“老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