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一条孕育中华文明的源流,在它下游的鲁西北平原上,从4000多年前就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禹疏九河,德州有其五,支流更是不可数。至今,有的还掀动着生生不息的浪花。
在德州城与陵县城之间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古河废堤,连绵起伏40多华里,隆起处长满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荆棘,远远望去,犹如一道绿色长城,又像蜿蜒的巨龙凸现在原野上。
位于古堤左岸的叶堤口村,因东临右岸豁口而得名。明朝洪武初年,首迁来此落户的有叶姓,故村名前冠以叶字。沿古堤向西南,还有叫宋堤口、蔡堤口、孙堤口的村子,也都是因堤而名。
■曾经的“庙宇”
叶堤口村向东下坡是古河床,沿着一条坡道,攀登上右岸,就到了俗称“庙台子”的地方。这里是整条古堤最高最宽处,现在高约七米,顶宽十余米。在历史上,这里曾坐落着具有浓郁民俗风格的古典建筑群,占地十多亩,有龙王庙、关公庙、长仙庙、魁星阁,还有古老的大槐树,这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历史人文遗迹,就像一串谜团,引人去探访。
龙王庙是这组古建筑的主体,山门向南,正殿斗拱飞檐,雕梁画栋,还有东西廊房各两间,蔚为壮观。庙宇始建于何时还是个谜,据传说“安史之乱”时这里香火正旺。龙王崇拜反映了古人在乖戾暴虐的大自然面前的敬畏心理。旧时,每当晨钟荡漾,云烟缭绕,来此拜祭的人们仰望巍峨的大堤上气势庄严的景象,定会从心底生起希冀和安慰。
据记载,祭祀龙开始于唐代,从此龙成了行雨管水的神灵。宋徽宗时封了青、赤、黄、白、黑五尊龙王,很快,龙王庙就遍布天下了。往事悠悠,叶堤口龙王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龙王庙大殿与东廊房的夹墙间,有一个月亮门,通向东北角的关帝庙。“关帝庙”供奉着关羽,里面还有关兴和周仓的神像。有的地方也叫“三义庙”,有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塑像。关公是一尊“万能神”: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他将民族精神中的“忠孝节义”集于一身,是民间崇拜的主要原因。
当地有这样一个典故:叶堤口北边是将军寨村,元朝至正末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北伐时,曾在此驻兵休整。传说在这期间,徐达曾几次来庙中拜祭,祈请关公保佑明军出战获胜,结果元朝很快就灭亡了,将军寨因此而得名。直到今天,关帝崇拜在当地还十分流行。
走出山门,在右侧还有一座不大的“长仙庙”,是供奉蛇仙的。“长仙爷”的法相是什么样子,现在也成了一个谜。人们对长虫(蛇)的崇拜来自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女娲不仅用黄土造了人类,还炼五色石去补漏了的青天。可见,女娲也是个抗洪英雄。
人们自古对蛇仙的信仰流传不衰,重要原因是认为蛇是龙的化身,并且具有非凡的神通。
■神奇古槐
山门左边,就是那棵远近闻名的大槐树。这棵千年古槐,四人合围才能搂过来,中空的树洞内能容纳四个人对坐。它历尽世事沧桑,虬枝盘绕,苍翠挺拔,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非常茂盛。老人们告诉说,先祖迁来时这里已经荒废了多年,没了人烟,槐树是前人留下的。据推测,这株古槐要比山西洪洞大槐树年龄还要早。《说文解字》说:“木鬼为槐”,“鬼,精灵也。 ”槐树为木中之精灵!所以,人们历来像敬重神灵一样保护着它。可惜在1973年这棵古槐树被人刨走,但令人称奇的是,之后不久,在原址上竟又生出一对孪生槐,在人们加倍呵护下,现在已亭亭如盖。
■魁星阁与陨石
龙王庙往南就是当年决堤留下的豁口,旧时为弧形,好像一条小山谷,成了出入村子的通道。再往南不远有一座二层的魁星阁,耸立在大片松柏林中。魁星阁方位在南,在古代方术中是有讲究的。
魁星也叫文曲星,在古代神话中是主宰文运和科名的天神。魁星阁就是科举时代供生员举子们祈求神灵保佑金榜题名的神庙,里面塑着手持点斗硃笔、独占鳌头的魁星造像。想当年,有多少读书人登临此处,拜魁星,梦金榜!
相传明洪武年间,天降陨石,砸穿了魁星阁的东南角,因此,村名一度改为“落星坡”,又认为不甚吉利,才复称叶堤口。据老人们讲,那块陨石的形状就像碾子底,用刀刮下来的石粉能治眼病等等。后来陨石运到了德州老一中一个叫“玄武角”的地方,至今已下落不明。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期,龙王庙当了学校,神像被请出了殿堂,整体建筑还基本完好。经过“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几栋庙宇不复存在,连坡道上的青砖也挪作他用。如今,曾经辉煌的古文化建筑群化作了一段传说,剩下一隅旧址,仅供寻古的人们踏访考证了。但是,民俗崇拜的香火还没有断,原址上还有村民们用砖砌的几个小神龛。青烟袅袅,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古堤的来历
至今叶堤口这条古堤的归属仍然是个谜。它的破译能为扑朔迷离的历史印证一些什么呢?
据文献记载,这一带黄河主流和支流多次泛滥、改道,它们流经年限长短不一,流经路线多有变迁,名字也时有借鉴和取舍。古堤附近就有古鬲津河、马颊河故道、德水河等。
离古堤最近的是马颊河故道。史载周定王时,马颊沿河各国修筑长堤以防水患,秦时又连断补缺,民间有秦始皇跑马修堤的传说。后来黄河夺马颊河道,原堤防被浸毁,马颊故道难寻。现在的马颊河故道,是唐代把笃马河、鬲津河和屯氏别河联通起来,开挖的一条新河道,冠以古河名。它的中段从今平原到今乐陵河道,是依照汉代屯氏别河北渎开挖的,现东距叶堤口七里许。古堤西南的大庄,东北的陈文沟附近,两处又都与马颊河故道相连;新修的马颊岔河恰巧大部分也在古堤东迤逦相依,又与马颊河故道相连;从河水平面上目测,海拔高度相比古堤河道要低好几米。可以推测,古堤河道要早于马颊河故道的前身——汉代的屯氏别河。
古堤河道由于长期泥沙淤积抬高河床,故再以人工筑坝增高,这样逐渐形成了地上河。再从现在村民挖堤取土的“方坑”断面探查,结合地形地貌,不难看出,这应该是历史上一条行洪多年的河流。
古堤让不少人联想到“鲧堤”,或许鲧禹父子真的在此抗过洪、抢过险。大禹治水之前,其父鲧曾以筑堤挡水的方法治洪,九年未成,被流放到羽山。大禹吸取前人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抗洪胜利,彪炳史册,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引经据典,已经给这一带的几条古河道画出了轮廓,但是,叶堤口这段古堤遗迹的存在是一个事实,事实胜于雄辩!对其所属的探讨应引起重视,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今天,在叶堤口周围,有疏浚畅通的马颊河故道,有开凿的新马颊河与新鬲津河,还有得月湖、仙人湖,集旱季灌溉、汛期安澜,生态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真正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当代“龙王们”弘扬大禹治水的精神,让历史掀开了水文化新的一页!
(齐宝江 张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