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碱李”换新颜
作者:糜镇政府:李继敏
  在糜镇东南三里,有个叫前李村的村庄,一条村村通公路蜿蜒伸向村里,宽敞平直的街道两旁是高大的砖瓦房,有的人家还修起了二层楼,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喜气洋洋的景象,然而,这里曾被人们称为“碱李”。
  碱李本是临邑县德平镇的一个小村庄,在糜镇东8里地左右,那前李村为什么也被称为“碱李”呢?
  听爷爷奶奶讲,以前,前李村的地多数都是盐碱地,往地里看,白茫茫的一片碱土,很多地方连草都不长,更不要说长庄稼了,在全镇是有名的穷村,周围村的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们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吃完了仅有的一点粮食,再吃野菜、苦地瓜干、枕头里面的谷皮,前李村的人们生活自然更困苦,人们不但没有粮食吃,连盐都没有,缺了盐怎么行?于是周围村庄有经验的老农民就领着家人推着小推车,拿着笤帚、扫帚、簸箕到前李村扫碱土,扫来的碱土经过淋盐、晒盐(熬盐)等工序被制成盐,用来解决生活所需。冬天盐碱土还能制成硭硝,硭硝是一种化学药品,用于皮毛加工业,使皮毛柔软,人们以此换些零花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粮食由原来的亩产几十斤变为几百斤,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世纪末,拖拉机和小型收割机用于农业生产,耕种质量得到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也提高到八九百斤,人们也开始购置电视、洗衣机、冰箱、三轮车等家用电器和大型农具,过上了丰衣足食、轻松舒适的生活。
  现在的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原来人们用十五到二十天过完的麦秋,现在只用一个星期;原来用一个月过完的大秋,现在只用半个月,既省了时又省了力,却有很多农户亩产甚至超过了千斤,以前的“碱李”,如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粮仓”!如今,前李人有的通过远程教育来科学种田,有的做起了棉花贩卖的生意,有的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面包车、大货车、轿车也不再是新鲜事物了,“楼上楼下”的生活也不再遥远了。
  贫瘠的土地呀!你虽然碱,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而又朴实的人,如今你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你的子孙们会把你打扮得越来越漂亮!
(糜镇政府:李继敏)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糜镇“碱李”换新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副 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