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碧水蓝天映照民生幸福底色

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河道景观。李盼盼 摄


骑手在公园骑行



冀鲁边湿地公园


大孙乡梨花节吸引八方客


  文/图记者石少军 通讯员焦群超
  “现在空气可好了,我每天早晨6点出门,上湿地跑步去。一些骑行和跑步爱好者,每天在马颊河湿地公园跑步。我们还经常看见一些珍稀的鸟类,风景美不胜收,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感油然而生。”1月2日一早,正在跑步的市民甄丽萍说。
  幸福感提升的不只甄丽萍,随着全市生态治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蓝天、碧水、净土。
  近年来,乐陵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提升源头治理、协同监管水平,扎实推进环境监测能力提档升级,创新治理机制与治理模式,加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
  创新机制 推动防治监管一体化
  “现在每条河都有人管,并形成了长效管护机制,各级河长真正成为水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上月26日上午,化楼镇党委委员、镇级河长李红新在马颊河化楼段巡河时说。
  科学完善的机制,是长效治理的重要保障。乐陵打造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任务高效落实。制定印发《生态环境检测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抽调200名精干力量,组建20个巡查执法组,确保常严常态、常治长效。
  治不如防。我市健全网格监管机制,提升环境监测质效,建立“职能部门—镇街—村居”三级网格监测机制,依托乐陵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推送的问题线索,限期摸排现场并反馈整改情况,确保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处置”。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完善“三巡一督”长效管护机制,编制“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对所有河湖进行划界,埋设界桩、界牌,公告河湖管护范围。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局长石辉表示,乐陵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整体打包、分年度、分区域开展治理。推进过程中,坚持“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完成治理验收村庄573个,治理率达到55.36%,全市11条农村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治理,已提前完成山东省、德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与机制创新同样重要的是体系建设。乐陵首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成立应急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监测指挥协调组、专家组、监测组和后勤保障组,配备监测服务用车2辆、应急监测车1辆,购置F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便携式水质重金属检测仪等应急监测设备和物资。细化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定时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应急监测人员、设备、车辆均能达到“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应战”要求。去年以来,共开展技术培训42场次,参加应急演练17次,出具应急监测数据270个。
  建立一体化运行体系,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并根据形势变化要求,逐年调整充实生态环境委,目前,乐陵市生态环境委下设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危固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14个专业委员会和协同治理委员会,形成了“2+15+2”领导工作体系,在生态环境委实体运转基础上,协同治理委员会实体运转,下设1个办公室和4个巡查办公室,建立起巡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闭环”工作模式,增强了纵向执行力和横向协同力。
  搭建平台 数智化监控生态环境
  “呜呜呜……”上月20日凌晨,在乐陵市生态环境智慧监管指挥中心,警铃声突然响起,工作人员通过查看智慧监管平台大屏幕发现,在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有一处罐体排放量超过阈值。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对讲机与企业联系,企业值班人员迅速排查隐患,发现一个罐体阀门松动,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不到半个小时就将风险解除。
  走进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的显示屏上,正展示着乐陵市在国控、省控及主要河流入河口断面的监控图像,从画面中可以实时关注闸坝启闭及水量的信息,一旦断面水质自动在线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监控设备就能够及时查看周围环境及水质状况,第一时间告知一线工人进行排查处理,确保河流水质平稳安全。不仅如此,系统还能有效防止断面附近乱堆乱放及污水倾倒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解决矛盾要善于抓关键,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源头治理。
  乐陵市高标准建设智慧高效的环境监测设施,提升污染防治精准溯源能力。建立标准化平台,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100平方米的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共有标准化实验室16间、监测设备82台(套),平台已录入企业电量及视频监管对象243家,水、气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39家,“排污口—入河口—河道断面”三级视频监控7处,360度高空瞭望点位95处,配备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高级工程师等监测人员21名。
  目前,中心已取得水、气、声等领域113个参数的CMA资质,全员持证项目达260项次。同时,联合上海大学专家团队,运用多源数据信息处理等手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污染溯源、精细预测,形成“点对点”治理方案,分项推进整改落实。近3年来,共出具有效监测数据1.4万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打破了传统污染防控方面的弊端,切实做到了从“人防”迈向“技防”。
  “通过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24小时监控,解决了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执法留痕,确保我们执法更加公开公正。”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大气科科员王琦说。
  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出具有效监测数据1.4万条,无监测失误、报告失实情况;抽检机动车1306车次、非道路移动机械1135辆次。2024年,乐陵市优良天数较上一年增加15.2%,主要河流水质均值稳定达标。
  模式创新 EOD试点稳步推进
  在德州市正朔环保有限公司,一排排机械设备井然有序,轰鸣声不绝于耳,宽阔的监测大屏正在进行实时监控。
  “现在公司的处理规模是16.2万吨,可以处置《危险废物名录》42大类、300多小类,处置方式有焚烧、填埋、固化、物化,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后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德州正朔环保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景涛介绍,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的企业,建成至今已累计处置危险废物40余万吨,服务客户遍及山东16个地市,有效缓解了山东省危废处置的压力,连续多年被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评为“生态环保先进企业”“生态环保示范企业”。公司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乐陵市委、市政府以及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的帮助和支持。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乐陵分局副局长高磊说,处置危险废物是乐陵全域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实施要求之一。EOD是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助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乐陵市积极争取国家级EOD试点贷款30.3亿元,稳步实施马颊河流域乐陵段支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水系连通及清水润林等10个重点项目、13项重点工程。
  针对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地表水及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畜禽粪污处置难题,乐陵在全域推进国家级EOD试点项目实施。成立了EOD试点推进领导小组,市政府负责指导与统筹,委托乐陵市城市资产经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EOD项目实施主体,构建了“政府领导—城投实施—金融扶持—多方参与”的推进机制,注重把试点项目与环境治理、环保产业、金融扶持政策等密切衔接,形成政策闭环。
  围绕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化“三水共治”、协同治理等模式,重点实施水环境治理及湿地公园建设、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等工程,城区水系实现全面贯通循环,流域生态系统有效改善,净化修复能力大幅提升,全市补充地下水量约50万立方米,实现压采能力205万立方米,城区河网总蓄水能力扩容303.4万立方米。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重点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供热低碳开发利用、建筑垃圾装配式建材产业园等工程。融资2.9亿元实施了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项目,目前正在2个乡镇试点,逐步向全域推开,通过将禽畜粪便、秸秆等制成有机肥,反哺土壤改良和生态种植,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起生态经济“循环链”。以打造平原地区“无废城市”县域样板为目标,重点实施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等工程,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目前,全域垃圾分类体系初步构建,覆盖周边三县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如今,一个环境宜居、生态建设协调、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乐陵已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石辉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碧水蓝天映照民生幸福底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关注】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