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将红色文化与影视、旅游、乡村振兴完美结合——
枣乡文旅“别样红”

红色研学


金丝小枣博物馆展厅


乐陵影视城打卡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外景


  文"图记者李丹丹石少军 通讯员杨婷马晓琪王婷
  深秋时节,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内游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有10多个团队进馆参观学习,6个讲解员全力开展讲解。”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高勇向记者透露,众多游客循着“双红”旅游线路慕名而来,探访革命旧址、缅怀先烈、观看红色演出、购买红色文创产品,成为许多游客的新选择。
  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全市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截至9月底,累计接待游客量达305.68万人次。
  盘活资源
  带火红色旅游
  近日,黄夹抗战纪念馆经过精心修缮重新开放,配套了星辰红色文化大街、星火文化广场、心愿邮寄站、文创产品店,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作为冀鲁边区核心区,乐陵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红色景区焕新工程,提高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造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大孙爱国主义教育展馆修缮后重现历史风貌;萧华将军革命文物陈列、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建成,丰富游览体验……通过软硬件提档升级,一系列革命遗址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依托红色资源集聚优势,我们正努力打造可见、可触、可感的‘红色教育基地群’。”乐陵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娟娟介绍道。如今,一个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龙头,鲁西北、冀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革命纪念建筑群正在加快形成,实现从“孤景”到“群景”的转变。前三季度,全市红色教育基地共接待游客79.95万人次。
  “在这里既能品尝到美味的红枣,又能了解红枣背后的革命故事,真的是一次特别的体验。”10月4日,来自潍坊的游客薛琳感触良多。
  “红色+”旅游业态持续上新,也让乐陵红色旅游迸发新活力。一系列与百枣园、文庙、乐陵影视城等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打造“红色+影视旅游”“红色+乡村振兴”“红色+传统文化”等新业态、新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巧妙融入全域“影视+文旅”旅游发展大格局,更成为游客感受乐陵城市发展成果的窗口。
  创新形式
  文旅研学深度融合
  10月14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内,一群身着红军装的小游客开启闯关之旅。借助水幕技术,一封来自萧华将军的信穿越历史时空,精心“复原”的长征革命场景,让他们沉浸式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丰富的研学体验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前来打卡,诸如“响应红色集结令”“携带任务书闯关”等特色研学体验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
  “看到课本中的场景真实再现,太震撼了,感觉从参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城西小学学生张怡珂说。
  “以游客体验为抓手,我们运用创意手段和声光电等技术表达,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亲和度和感染力,让红色记忆‘活起来、潮起来’,也让游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王娟娟介绍。
  在深入阐释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乐陵找准红色文化与教育需求的契合点,推动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深度融合,先后打造“童心向党・童趣同行”“同心向党・薪火相传”等红色研学品牌,推出集章打卡、红色文展、红色讲解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圈粉”更多年轻人。目前,已累计接待青少年2万余人次,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优化服务
  擦亮文旅新名片
  10月5日,刚逛完澳林时代天街的外地游客张鹏拿着手机,熟练地操作着“乐小旅”小程序,寻找下一处乐陵地道美食品尝地。
  “游客渐渐多起来,服务不能掉链子。”王娟娟说,提升冀鲁边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点是要解决好人来了以后如何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
  为让游客更便利、更全面体验乐陵,我市上线发布了“乐小旅e+”和“乐陵市文旅导览”微信小程序,涵盖全市10家A级景区、40家酒店、9个重点商圈、31处休闲打卡地、近百家美食特产店等信息,游客们只需轻点手机,就可在小程序上查看路线、预订门票和酒店,了解当地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商品,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游乐陵”。
  此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我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以“双红一基地”为主阵地,打造特色鲜明的冀鲁边区红色旅游风景道,沿途规划建设了游客集散中心、星锐度假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红色旅游公交专线16条,将所有红色景点景区串珠成链,并在公交车厢内设置党史资源,成为推广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窗口。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枣乡文旅“别样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