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黄夹镇建业新村有6处冀鲁边区革命旧址——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农村

  记者李丹丹 通讯员齐骥赵俊鹏
  深秋的清晨,刚刚从沉睡中醒来的黄夹镇建业新村,静谧而祥和。
  甫入村口,一座古铜色的牌坊格外引人注目。牌坊上的画面栩栩如生:杜步舟带领身背大刀、土枪的当地村民整装列队,准备上阵迎敌。“好男儿上前线、武装保家乡”的口号仿佛穿越时空,依旧回响。
  建业新村位于鲁冀两省交界处,由东树、西树、霍寨、姜家等10个自然村组成,目前有6处冀鲁边区革命旧址,包括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旧址,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司令部旧址,“铁帽子五连”连部旧址,大桑树突围战旧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六支队卫生处后方医院旧址,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军政学校旧址。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第一个农民抗日武装起义黄夹起义就发生在这里,点燃了山东抗日的第一缕烽火。这里曾是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区司令部驻地便位于村内一处农家小院里,指挥边区20多个县的抗日武装斗争。
  10月10日一早,76岁的老党员李金章,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把附近的革命旧址巡视了一遍,拂去展台上的灰尘、清扫庭院的落叶,这已成为他几十年的习惯。“乡亲们把这些旧址看得十分珍贵,保护他们就是守护村里的根与魂。”李金章说。2019年,这些旧址被恢复为红色纪念场馆后,他便自愿当起了守护人。
  正是有了村“两委”和村民的接力守护,目前,建业新村成为乐陵市冀鲁边区革命旧址留存最多的村落,“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品格也在这里代代相传。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且地力条件不佳,许多年轻人秉承老一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外出闯荡,形成了“黄夹馒头房、遍布京津塘”的局面。除了从事面点加工外,他们还在展览展示、钢材等多个行业崭露头角。
  “红色基因既是一种奋进力量,也是一种感召力量。家乡过去的荣耀由先辈们创造,我们要守住,还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富裕。”在外从事会展业20余年的周军海、周俊发、霍全胜等人,于2018年选择将工厂迁回家乡。目前,黄夹镇有展览展示企业50余家,从事展览展示行业的达1万人,其中90%以上的企业起源于建业新村,成功打造出“会展产业”特色品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建业新村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抓手,通过“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对村里的1180余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村集体从合作社收入中分成。2023年,村集体实现收入50万元。同年,建业新村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项目,国家投入300余万元对6处革命旧址进行翻修,新建了黄夹抗战纪念馆、红色文化大讲堂、“忆苦思甜”大食堂等红色创意文化设施,并对村庄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使得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栾义发送子参军、铁血县长余志远、“两面村长”孟昭坤等革命事迹也得以挖掘展示。
  “现在,冀鲁边红色故事越讲越吸引人,我们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借着打造红色美丽村庄的东风,我们计划建设采摘园、农家乐,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让游客留下来。村里的合作社还将链接二产加工业、三产旅游服务业,真正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谈起未来的规划,建业新村党委书记张光辉踌躇满志。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农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