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小枣荣登“2023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位列全国红枣类品牌第三——
33.07亿元品牌价值是怎样炼成的

游客在采摘小枣


黑化枣衍生品试产


嫁接小枣新品种


检验小枣黑化产业链产品


累累硕果挂枝头


◀枣农晾晒小枣


  本报记者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贾鹏 张俊秀
  8月23日,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2023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在云南发布。全国1097个区域公用品牌参评,116个品牌上榜,乐陵小枣以33.07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居山西大荔冬枣、新疆若羌红枣之后,为全国红枣类品牌第三。
  乐陵小枣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乐陵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也是国家划定的金丝小枣标准化示范区。经历了岁月洗礼的“乐陵小枣”,究竟是如何在众多果品中“脱颖而出”荣登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的?乐陵小枣的品牌之光,又是如何持续打造的?
  坚守初心 始于资源保护,终于品种培优
  金丝小枣即将进入成熟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中堂每隔几天就来到位于乐陵市南部生态区的优质金丝枣(4号)科技示范基地,察看红枣长势,提醒管理人员预防裂果。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红枣产量从1996年以来持续增长,2020年达773.1万吨;2021年,国内整体红枣产量小幅度下降至740.2万吨,主要受新疆主产区遭遇极端天气导致较大幅度减产;2022年,中国红枣产量回升至747.2万吨。王中堂认为,受全国市场和行业的影响,乐陵的金丝小枣产量波动曲线虽基本和其他区域一致,但在保护枣树资源的力度上,乐陵却始终在加大。“作为金丝小枣的主产区,乐陵市非常重视金丝小枣产业的发展,也非常珍惜金丝小枣这个地域品牌。通过实施红枣产业振兴战略,在保护中发展金丝小枣产业。”
  乐陵市委、市政府把枣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产业发展,为乐陵金丝小枣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种子是果业发展的‘芯片’,我们通过建设国家枣树良种基地,保护枣树种质资源。”乐陵市政协副主席、市林业局局长李妍介绍,乐陵市国家枣树良种基地总面积960亩,包括综合试验区、种质资源保存区、良种繁育区和新品种推广园,是2019年5月国家林草局命名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山东省农科院审批的枣试验站示范基地,肩负着小枣选种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栽培技术推广、品种对比实验等职责。该基地是国家批复的山东省唯一重点经济林木良种基地,也是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枣试验基地。目前,综合试验区引进选育全国优质小枣品种403个,种质资源保存区保存枣树品种596个。
  乐陵市国家枣树良种基地运用智能化水肥、矮化密植、起垄覆膜、防雨防虫棚、物联网、有机栽培等现代化管理与种植,建成集枣树高效生产、良种选育与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枣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乐陵市及山东枣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围绕基地建设,乐陵市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乐陵)金丝小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乐陵小枣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已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近50人,逐步推广已选育成功的金丝4号、乐金4号、圆铃1号和2号等红枣新品种。开展多形式的新型枣农技能培训,培育500余名熟练掌握枣树种植管理技术的乡土专家,及时解决枣农各类问题。
  在李妍看来,千年万亩枣林是金丝小枣之乡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守护好这篇枣林,就是守住了乐陵小枣的“根”。围绕保护好千年万亩枣林,乐陵市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实施了管护资金市场化、管护体系网格化、管护流程专业化、管护监督社会化、管护效益多元化的“五化”管护工作法。目前,全市有5个古树群,100年以上古枣树1.43万株,实现了“林有人管,树有人护”管护格局。2015年,“乐陵小枣”获评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
  发展之道 提升品质掘金产业“蓝海”
  8月22日,暑热未尽,乐陵市朱集镇的万亩枣林里,枣树披上了深绿色的盛装,叶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油亮,挂满枝头的金丝小枣有的青中泛白、有的白中泛红,洋溢着一种成熟与生机并存的独特韵味。
  在淡淡的青枣香中,乐陵市同创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之军和管护员们忙着清理树下的杂草,为20多天以后的收获做准备。“今年的枣树挂果不错,希望是个丰收年。”周之军满怀期待地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朱集人,53岁的周之军在枣林里长大,见证了乐陵金丝小枣的兴衰。“乐陵金丝小枣的种植高峰期面积达30万亩,经历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双重考验,乐陵金丝小枣依然是一块区域‘金招牌’。”他说。
  红枣是我国传统滋补佳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红枣消费需求旺盛,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枣类制品销量迅猛增长,已位居农产品销量单品排行的榜首,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红枣需求量达到758.08万吨。红枣需求量的增长,对红枣种植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枣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更新产品、转型升级。
  在提升红枣及相关产品品质方面,乐陵市依靠的是科技加持。
  种植方面,乐陵市成立26个枣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对枣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服务,提供农资配送、农药喷洒、飞防作业等配套服务,推进枣树管理机械化,实现从家庭型向合作社经营的转变。实施枣树国企化运营,朱集镇的9000多亩枣林,由国企统一经营管理,通过集中、科学、规范、完善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红枣品种名优化、肥水管理科学化、农药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并发展订单农业,与本地红枣企业签订红枣收购协议,确保鲜枣销售有保障。
  在科技的助力下,乐陵金丝小枣衍生产品的开发则实现了“一黑多变”。走进位于乐陵市农高区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中试基地,红色的小枣变成了黑色,并衍生出黑化枣酒、黑枣醋、黑枣白兰地等高端产品,产品附加值增加了5倍。
  “小枣黑化技术是由山东农业大学黑化红枣精深加工团队以黑化红枣为原料,创新开展的固液绿色分步精准生物发酵技术研究,可以增加小枣的多氨酚和抗氧化物质,该技术运用到新产品中,可使小枣附加值增长5倍。”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仁堂说,山东农业大学与乐陵市农高区开展合作,提出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思路,开发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金丝小枣产品,形成了以金丝小枣深加工为基础的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为乐陵市金丝小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分析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的转变,果品这一品类已逐步上升为日常生活的食物必需品、营养品,甚至在一些特殊人群(减肥族、银发族、高品质生活追求者)中取代了部分主粮的地位,更拥有疗愈的消费价值。“在此趋势之下,果品业仍是一片‘蓝海’,这启示我们,乐陵小枣要重新定义生活价值,发掘未来的持续增长点,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由此实现自我发展、价值提升。”李妍认为。
  塑强品牌 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品牌价值33.07亿元,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乐陵小枣发展的新起点!”说起此次荣登果品品牌价值榜,李妍激动不已,“这充分印证了我们对乐陵小枣的保护措施方向是对的,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成效是明显的。”
  农业生产不是单纯的第一产业,更具有社会事业的基础价值,并可以通过农业生产达到生产、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和整体效益。在乐陵,乐陵金丝小枣不仅是一个特色产业,更是传承了千年的地域文化品牌。乐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枣产业发展,一方面深挖小枣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更注重保护、挖掘它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万亩枣林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为人们提供难得的放松、休闲的情绪价值。”李妍说,从1989年起,乐陵市就开始举办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35年来,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接力培育小枣产业,从小枣节到枣博会,从卖小枣到卖品牌、卖旅游、卖文化,小枣种植、加工、文旅产业链条一脉相承,红枣健康食品产业研究、红枣博物馆等一系列围绕红枣的研发接连不断。
  依托林地生态资源,乐陵市发挥百枣纲目、汇源果汁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育红枣加工企业19家,打造2处红枣交易市场,发展电商、线下门店2200余家,开发十大系列140多种枣制品,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利用枣林“天然氧吧”优势,打造医养结合休闲基地;依托乐陵影视城,建设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等14个项目,打造“影视+文旅”集聚区。探索“节会/赛会+林业+旅游”,已举办12届枣博会、省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开杆节、“枣林夜市”等活动,发展枣芽茶、枣林鸡、枣花蜜、枣乡农民画等文创产品,乐陵小枣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小枣为媒、经济唱戏、社会受益”的成效明显。
  《2024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认为,在品牌经济时代,中国果业亟须以大农业观为指导,实现补链强链延链,提高果品的商品化程度,促进果品从鲜食产品向休闲食品、健康食品等食品工业化发展转变,拓展果品从物质产品供给到同时实现精神产品供给的可能,真正实现扩容、提质、增效。
  放眼黄河流域,乐陵是唯一拥有万亩枣林资源的县域,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品牌既反映了消费者的信任,又是开拓更广阔市场的一个“利器”。基于自然方面的优势,当前,乐陵市林业部门正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现有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等城市名片和产业品牌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乐陵金丝小枣的保护发展,塑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果品品牌。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33.07亿元品牌价值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关注】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