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赓续红色血脉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德州演出反响强烈

▲曲目《祝捷》


▲曲目《到吴起镇》


▲曲目《告别》


▲曲目《飞越大渡河》


▲曲目《过雪山草地》


▲中国电影乐团演奏


  记者胥爱珍于春芝石少军通讯员张梓琪苏安矗
  一次跨越时代的激情放歌,几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11月8日至至9日,由乐陵合唱团、老战友合唱团共同演绎的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德州大剧院演出,光影变换、时空流转,激情演唱、触动心弦。
  这是《长征组歌》继9月23日、24日在乐陵连续演出两场后,又一次在德州大地上的放歌。德州市直机关干部、国资系统职工、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教体系部分教师和学生等,走进大剧院观看演出,从演出现场到网络平台,《长征组歌》唱响德州,引发了各界群众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好评。
  视听盛宴 声入人心
  在德州的三场演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观众爆满,舞台上声、光、影的渲染和氛围营造仿佛历史重现,不到65分钟的时间内,观众重温长征那段峥嵘岁月。
  创演于1965年的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由开国上将萧华作词,战友文工团四位军旅作曲家谱曲、配乐,共十首曲目,是以艺术形式全景式展现红军长征的旷世杰作,自首演至今,历经上万场演出的检验,成为几代人的精神滋养、集体记忆和情感表达。
  演出开始,聚光灯下的指挥台上,身穿红军军装的指挥家李晓娟挥动手臂,“红旗飘,军号响……”雄壮的歌声响彻剧场,90多名同样身穿红军军装的合唱团成员深情唱起熟悉的旋律。《告别》《突破封锁线》两首曲目唱下来,合唱团深沉、激昂的演唱,引发观众共鸣,一波又一波的掌声响起,令人热血沸腾。
  “《长征组歌》的德州演出在尊重原作、遵循声乐套曲所具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力求实现经典作品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更加注重受众的视听体验,增加了音乐与音效、演唱与表演的气氛渲染。”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甲丁说,德州的演出场面宏大、气势恢宏、表达细腻、演绎真切,给人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
  《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祝捷》《报喜》等几首曲目的领唱,由老战友合唱团的几位专业演员担任。《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一边熟练地打着快板、一边激情放歌的演员张大伟激情四射,感染力极强;女高音演员王莹带着喜悦的情绪纵情唱响曲九《报喜》中的唱段,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这次演出中,还有一位“宝藏演员”——来自老战友合唱团的演员、79岁的王庆芳。王庆芳是1965年《长征组歌》首演的演员,对第一次排练《长征组歌》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们每个人都捧着《红旗飘飘》,边唱边学,边学边唱,一曲一曲比对着学,对长征的每一段历史背景都要熟记于心,带着不同的感情去感受歌词。”王庆芳说,“我感觉我这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就是唱《长征组歌》,越唱感受越深。”
  演员发自内心的表演,让演出生动鲜活。《长征组歌》德州演出中的朗诵也是一大亮点。来自萧华故乡江西省兴国县的两名朗诵者李川、胡昊,声音洪亮、情绪饱满,成就了革命老区与冀鲁边区的一次深情牵手。
  生动的党课
精神的洗礼
  “85年前,萧华将军踏上乐陵这片土地,开辟巩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85年后,《长征组歌》在乐陵隆重上演后,又来到了德州演出,这是对冀鲁边区光荣历史的深切致敬,更是乐陵人对‘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红色精神的深入践行。”乐陵市文化馆副馆长、《长征组歌》乐陵合唱团负责人梁亮说,从乐陵演出到德州演出,对演员来说,参加《长征组歌》的排练演出是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对观众来说,观看演出就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通过参加《长征组歌》德州演出,我再一次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坚定信念。”乐陵合唱团成员、乐陵市公安局民警赵亮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公安民警,他将以参加此次演出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纪律作风,在坚决维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近年来,作为冀鲁边区核心区域的乐陵,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2023年3月,萧华将军子女将父母生前使用过的部分革命文物和家居物品共12000余件无偿捐赠给乐陵,市委、市政府筹划建设萧华将军革命文物陈列,展现萧华将军的生平事迹、思想风貌,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2023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长征组歌》于9月23日、24日在乐陵连续演出两场,掀起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精神的热潮。9月以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接待社会各界参观活动211场次、5995人次。“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长征组歌》,这是第一次现场观看演出,现代技术的运用,让我身临其境感受长征历程,演出效果非常震撼,令人振奋、激动,这是一次形式新颖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激励我退休后也要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好子女,永远跟党走。”德州市委党校退休干部吕宁观看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德州的每一场《长征组歌》演出,都在全体演员和现场观众合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落幕,大家以激情的演唱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自己对演员的敬意、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缅怀。
  让长征精神在“传唱”中传承
  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起身,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不少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指挥打起节拍,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蓬勃的朝气与炽热的爱国情怀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长征组歌》唱响德州,是铸就信仰之魂、追寻理想之路、重温经典之声的生动探索,更是一次传唱长征精神、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鲜活实践。
  “整场演出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在感情上,都震撼人心,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陈然是德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要学习长征精神,继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像革命前辈一样,满腔热情为理想而奋斗。”
  “长征是宣传队,不仅仅是字面上表达意思,这次演出也是宣传,把长征精神的种子传播得家喻户晓。”吕宁说。
  青年学生也是深有感触。“以前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只停留在书面上,今天的演出让我心情跟着曲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王文萱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今后自己要学习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告诉更多身边人,大家一起努力,不断进步。
  “希望这次演出,能为乐陵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合唱队、宣传队,在乐陵、德州大地持续播撒红色火种。”王庆芳说,“只有越来越多的人都铭记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德州演出反响强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