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扩容升级 激发城市活力

游客在枣林游玩


德州旅发大会带动旅游热


电商培训促就业


展会带动消费



乐陵名品中华行(成都站)举行


  记者胥爱珍通讯员苏安矗
  消费,一头连着百姓的衣食住行,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态势。巩固经济回升基础,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今年以来,乐陵市消费市场加快恢复,1至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4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餐饮消费、新能源车等贡献较多“增量”。
  在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明显复苏的同时,我市消费市场呈现出新趋势:政策提振效应持续显现、“新消费”为市场打开新空间、凸显城市优势的展会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强劲复苏的暖意扑面而来。展会带动消费

  完善基础设施
  消费市场“暖起来”
  不久前,乐陵市民熟知的消费打卡地——澳林时代天街,经专家评审、现场调研、社会公示,获评德州市第二批市级试点特色商业街。去年以来,乐陵市加快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澳林时代天街是消费新地标之一。
  乐陵市商务局密切联系澳林集团,大力推动时代天街建设与招商进度,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通过对接澳林及德百团队,加大首店引进力度。目前,已成功引进餐饮首店品牌谭鸭血、七里香、肯德基、包小东、陌小二、麦当劳、哈根达斯、喜茶等8家,服装首店品牌斯凯奇1家,娱乐首店品牌万达影院、贰麻酒馆2家,首店品牌在消费内容上为全市带来了新的业态,增强了本地市场对其他周边地区的消费辐射能力。
  如果说消费设施的完善为消费市场“升温”创造了“硬条件”,“真金白银”的惠民政策,则撬动了市民消费热情的“软实力”。“软件”“硬件”并举,为广大市民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涉及商超、餐饮、家电等领域,市域内德百、澳林、银座、滨海、瑞方贸易、金牌通讯等12家限额以上企业积极参加,全力支持零售、餐饮、家电行业发展。去年以来,已先后投放了7期政府消费券,合计31.2万张,累计撬动消费1.2亿元,全面推动了我市消费市场复苏回暖。同时,消费券活动还吸引了大量庆云、宁津等邻县消费者到乐陵消费,有效促进了宁乐庆协同发展大格局形成。
  10月20日至22日,2023首届京津冀鲁(乐陵)汽车展示交易会暨德州市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展活动(乐陵站),在乐陵市会展中心举行。购置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者,根据车辆价格不同,可获2000元至3500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购置燃油车的消费者,可获1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
  “这次活动补贴力度大、实用性强,我抓住机会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拿到了2000元补贴。”市民刘琛高兴地说。
  供给质量越来越高,消费者才愿意打开“钱包”。顺应当下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需求加大的趋势,我市适时开展汽车、家居、家电促消费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四批次,累计促进汽车销售910辆,带动汽车销售额1.05亿元,累计争取上级补贴资金119.45万元,极大地活跃了我市汽车消费市场。同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居家装、家纺、家电等消费节活动。7月29日,对接德州、德百集团共同开展的“惠享山东消费年·夏日消费季”德州市惠民家电补贴专项行动中,我市家电销售总数量568台,县域门店排名第三,销售总金额233万元,县域门店排名第四。8月11日,对接德州、德百集团开展了“2023惠享山东消费年·全民焕新节”德州市绿色节能家电·健康家居以旧换新活动,用于购买空调、彩电、冰箱、手机等全品类产品及家居、建材全品类产品,推广应用了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进一步激发了我市家电家居市场消费活力,普惠服务全市广大群众。
  创新消费模式
  新型消费“热起来”
  截至2023年9月,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食品类占比31.2%、家具类占比19.6%、服装类占比9.5%。如今,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658家。
  当前,以网络购物、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国内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彰显发展活力,为助推消费扩容升级、增强有效需求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引擎。
  黑面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金鹏德盛斋扒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是乐陵市电商企业的引领者,它们积极对接“东方甄选”、“疯狂小杨哥”、“小炮子”等“当红”直播销售平台及达人团队,达成合作。目前,两家企业与“东方甄选”达成合作,累计销售额40余万元;山东海帝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小炮子”直播团队合作,实现销售额20余万元。
  传统企业拓展电商业务,进军电商市场的步伐加快。乐陵市首届电子商务产销对接活动,通过“主会场+云端连线”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网红51人现场带货,展示推介我市特色农产品,搭建区域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参展企业数20家,参展商品500余种,参观总人数超1500人。乐陵市电商助农直播系列活动,邀请抖音平台优质电商主播“中国船长”,重点推介了我市枣制品、调味品以及扒鸡等特色农产品,直播累计观看人次32万,销售额80余万元。
  9月24日上午,为期5天的“电商领军人才”电商知识培训暨直播带货大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采用“3+2”的模式,即3天的电商培训和2天的直播竞赛,现场氛围热烈,参训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活动,不仅拓展了电商业务知识,还熟练掌握了直播话术、对标账号、流量变现等电商技巧,采用赛教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直播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活动共有40余家电商企业、200余位电商从业者参训,共举办20场电商直播,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200余万元。
  在前期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助企培训和“电商领军人才”电商知识培训暨直播大赛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市商务局继续深化人才培训工作,在10月28日至30日继续举办为期3天的乐陵市“电商领军人才”电商就业创业培训活动。此次活动设置了“直播电商组织架构与高效运营法则、爆款短视频创作逻辑与拍摄剪辑要点”等8项教学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用性,受到学员的欢迎。培训结束后,接续举办了“人才需求对接会”,搭建了双向选择平台,通过现场交谈、现场签约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
  乐陵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张方圆介绍,通过电商培训、搭建人才平台的方式提升电商从业者创业就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推动我市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乐陵市商务局已举办线上线下电商培训活动30余场,共计培训学员3500余人,带动直播220余场,实现网络零售额超4200万元。
  目前,我市山东黑面郎餐饮有限公司、杨安镇、丁坞镇已被山东省商务厅认定为“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以此为基础,我市正重点围绕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打造电商“网红”品牌,打造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带,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联通线上线下、生产消费、城市乡村等方面优势,形成聚集效应,培育优质调味品电子商务企业,叫响自主品牌,拓宽供给和需求渠道,为各电商企业解决采购、销售等难题。
  释放城市优势
  消费吸引力“强起来”
  假期消费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也是检验经济复苏成色的“试金石”。今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放眼枣乡乐陵,无论是餐饮酒店,还是路边小摊,无不热气腾腾,消费“热力值”直线飙升。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乐陵文化旅游吸引力“爆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备受瞩目的2023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的带动,9月22日至23日举行的这次旅发大会,将乐陵市秋季文旅消费热提前。以“会”为媒,乐陵文旅魅力得到释放。
  作为千年枣乡、历史古城,乐陵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传统旅游特色明显,新的旅游优势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年来,乐陵市把建设旅游城市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充分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枣林观光、红色旅游的禀赋优势与品牌效应,积极做活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千年枣乡、活力乐陵的独特魅力持续放大。
  对外设有5个高速口,1小时到济南、80分钟达天津、2小时抵北京的畅达交通,更为乐陵市文旅消费吸引力增强“加力”。
  “从聊城自驾过来很方便,带着‘乐陵文旅尊享卡’,免费畅游乐陵各大景区,免费乘坐旅游公交车,优惠入住高档酒店,玩得丰富又轻松。”国庆节假期,家在聊城的刘胜一家驾车来乐陵旅游,尝百枣、品枣宴、看演出、赏非遗,体验千年枣文化,老人、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
  在乐陵,吸引不少游客前来的,还有一个新晋“影视IP”——星锐影视文旅开发项目,国庆假期,度假酒店和影视城已开放体验,明年5月建成投用后,30多部大片将进驻拍摄。正加快实施的特色民宿、特色酒店、购物街区、文旅夜市、露营度假、文创设计等补链项目,也不断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乐陵成为“外地人愿意来的旅游城市”已变为现实。
  今年前8个月,乐陵市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预计未来2至3年,乐陵年游客量将达到300万至500万人次,城市曝光量10亿次以上,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
  在乐陵,与文旅消费吸引游客“走进来”齐头并进的,还有另一种消费模式——展会经济。今年以来,仅乐陵市会展服务中心就先后举办了品质生活消费节、第12届山东(乐陵)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周、首届京津冀鲁(乐陵)汽车展示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其中,枣博会展商意向订单金额5.6亿元。组织企业参加第108届全国(春季)糖酒会,筹备执行乐陵名品中华行(成都站、重庆站)等8场市外推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消费扩容升级 激发城市活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