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铸魂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跑秧歌表演


创作农民画


小品庆丰收


乡村舞蹈队


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铁营镇兴隆新村


  记者石少军通讯员许聪聪刘蔷薇
  日前,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2023年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评选结果,乐陵市朱集镇入选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杨安镇百味佳新村、铁营镇兴隆新村入选德州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
  近年来,乐陵市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充分盘活乡村特有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为底色,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夯实阵地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10月12日,记者在西段乡村记忆馆看到,展馆内展示着大红轿子、老式婚礼服、犁耙、大缸、纺车等各种传统物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当地中小学校也分批来此开展研学活动。
  西段乡村记忆馆坐落于乐陵市西段乡西赵村,西邻248省道,东接大庆路,是全市独有的乡村记忆馆,反映了乐陵当地尤其是西段乡的特色文明乡风、道德先进人物和近60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乡村记忆馆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既可以让年轻一代了解上辈人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历史,又可以成为村民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有力载体。”乐陵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于东钧说。
  今年以来,乐陵市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高标准创建样板镇2个、样板村3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每个乡镇(街道)都建成文化体验活动场所,为基层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一站式综合文化服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惠民活动,除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外,引进儿童剧《冰雪奇缘之冰雪女王》等来乐演出,推动乐陵战鼓秧歌等非遗项目登上央视舞台。实施“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工程,开展文化大拜年、乐陵战鼓巡演、文庙古文化街庙会、黄河大集文化惠民专场演出、广场舞大赛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余场。加大非遗传承与保护力度,目前乐陵市共有非遗项目203个,其中省级2个、德州市级28个,建成市级非遗工坊11处,依托非遗工坊面向农村待就业人群开展职业特色培训,燕陵蜜酒、乐陵古琴、德胜斋扒鸡等德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已开展传习活动14场,共培训66课时,参训人员超1000人。每年举办多期农民画创作培训班,目前大部分乡镇(街道)建立起农民画创作基地,村民每年创作农民画3000余幅,实现收益约30万元。
  于东钧介绍,乐陵市按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考核指标,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激发群众文化热情,促进乡村文化传承。计划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1058场,截至目前,已演出553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覆盖率达400%。1至9月,该项指标考核成绩位列德州市第一。
  “乐陵市是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核心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多年来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资源。”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大为说,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初,乐陵市出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意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目前,全市已建成历史文化展馆(展室)500处、标准文化礼堂16处,配备乡村文化专员1143名,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村100多个,年实现产值1亿多元。此外,各社区(村)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手工艺品编织村、绘画专业村等特色工艺产业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整合资源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10月20日晚,孔镇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人头攒动,哈哈腔爱好者们聚在一起,拉弦儿、敲板儿、唱曲儿,引来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哈哈腔是乐陵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而形成。20世纪50年代,乐陵哈哈腔剧团成员、哈哈腔传承人赵朋章、赵登云、赵月坤等人,以孝老爱亲、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历史故事为主,结合朴实独有的哈哈腔唱腔和表演手法,多次参加省级会演,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杨大为表示,乐陵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将非遗传承、民俗文化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把枣乡农民画、哈哈腔、烙画、剪纸、梢头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03个文化资源进行就地提升、融合打造,实现了文化传承和文明实践的“双量提升”。已建成36处非遗(民俗)特色工作室,全市155处文明实践阵地实现非遗(民俗)元素遍布枣乡,如毛细血管般连接起强壮有力的文化根脉。
  近年来,乐陵市盘活文化资源、激活非遗文化,将46名非遗传承人转化为志愿服务者,以宣讲员、特邀嘉宾、指导员的身份,加入到文明实践日常活动中来,志愿服务传承人下沉一线,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技术指导,推动非遗技艺大众化、群众娱乐专业化。
  东路梆子、河北梆子剧团、百年秧歌……乐陵组建志愿服务队送戏下乡,非遗不再挂在墙上、镶在框里,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走到百姓身边。今年以来,“文明实践送戏下乡”已达3000余场,非遗传承在服务群众中见人见物见生活,不断焕发时代活力。
  非遗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头戏”,为擦亮其“金字招牌”,乐陵市频出妙招——成立文明美德“文创精英团”;以建立群众身边的“美育课堂”为抓手,通过开展月月有主题的体验式非遗、沉浸式文明实践,让非遗文化、文明美德融入生活日常;开展“美在乐陵·德润万家”系列线上公益直播,让文明“上云”,实现立体传播。
  杨大为说,“文创精英团”是文明实践平台的重要承载点,以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团结互助、爱国奉献等为主题,让非遗民俗与文明实践擦出火花。从朱集镇抗击疫情农民画众志成城的别样传情,到冰墩墩刻章传递冬奥体育精神,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创作了剪纸、烙画、篆刻等10大类非遗(民俗)、近2000件作品,文明美德的传播载体和吸引力大大提升。
  在民众文化自信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市“非遗+文明实践”的融合发展未来可期,一项项特色非遗的创新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文明浸润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啥叫美德?要我说,邻里之间见面相互问个好、道个早,闲了聊个天、拉拉呱,有事相互搭把手,邻里关系处得好,这就是美德!”10月24日下午,铁营镇兴隆新村李燕燕美德“好邻居”家庭站里热闹非凡。干净的院子里,一张方桌、一壶清茶、几个方凳一摆,七八个邻居围坐一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拉身边事、说文明理。
  去年以来,乐陵市转换思路,在乡村推进文明实践工作中求新求活,依托116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创新打造美德“好邻居”特色服务项目品牌,通过把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威望高、热心肠的好邻居选出来,落实说事拉理、调解矛盾、文化娱乐、便民服务、共度佳节等邻里清单,充分释放好邻居在理念传播上的引领力,倡树“好人好事好邻居,便民利民便街坊”的友亲睦邻、守望相助的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截至目前,乐陵市涌现出在湖南湘江救人的“馒头大叔”史智勤、45年义务为烈士扫墓的退休教师万金河等中国好人5人、山东好人45人、德州好人之星126人。“乐陵好人”成为乐陵新名片。
  杨大为介绍,乐陵在各社区(村)选出有道德、有能力、有威望、讲奉献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中矛盾化解、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全市为先贤英烈立碑8块,设立名人馆12处,塑像5座,选树“新乡贤”1200多名。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人员,支持和鼓励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文化服务队伍。在文化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能工巧匠、离退休人员当中选择熟悉地方文化、热爱家乡建设、有专业特长的人士,聘为社区(村)文化辅导员,各社区(村)基本做到天天有活动。目前,全市共配备乡镇文化专员46名,聘请社区(村)文化辅导员1097名。
  我市立足本地丰富的枣文化、冀鲁边红色文化沉淀,创新提炼出“家文化”核心为统领的美德健康生活理念,围绕“以乡村为家强振兴、以社区为家睦邻里、以学校为家育英才、以机关为家担使命、以企业为家促发展、以网络为家聚和谐”六个领域,围绕修身自律、孝老爱亲,构建“和美小家”,围绕利他成人、节俭绿色、共建共享,构建“和谐大家”,以弘扬个人美德、社会公德为抓手,全域开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倡树工作。
  于东钧表示,今年以来,乐陵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德州市文明办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以实施“铸魂立德”工程为抓手,把精神文明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美德乐陵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立足实际抓创新、突出融合强服务,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势头强劲,亮点频出、成效显著,乡村文化振兴有了源头活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文铸魂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