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量质齐升产业兴 城乡共美魅力足
“魅力枣乡·奋进乐陵”第八届全国主流媒体乐陵行见闻

直播售卖农民画


  记者胥爱珍通讯员徐付彪
  跨越发展创一流,比学赶超勇争先。9月15日至17日,记者跟随“魅力枣乡·奋进乐陵”第八届全国主流媒体乐陵行采访团,深入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感受产业发展的铿锵脉动,探寻城市奋进的密码,聆听乡村振兴的蝶变“好戏”,书写魅力枣乡的幸福故事。
  产业蝶变
  崛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乘车穿行乐陵城区,处处可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时刻能感受到建设者铆足干劲、奋战一线的火热激情,产业升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令人观之欣喜。
  在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高端智造园区,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采访团一行走进设备厂房,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裁纱、卷料、定型、打磨……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一辆辆崭新的新材料碳纤维自行车将从这里诞生,走出乐陵,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我们自主研发的新材料碳纤维自行车,轻便、安全、强度高,有效提升了运动员成绩和安全保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伟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瑞豹碳纤维自行车将人体工学和空气动力学充分融合,对空气动力学效能进行新的关键性技术突破,整体车架采用高模量碳纤维,使车架整体强度大幅提升。
  今年年初,该公司引进了年产12万辆超轻型高档碳纤维自行车生产设备,建设超轻型高档碳纤维自行车生产线,配套150万平方米/年预浸料生产线,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工厂。
  “项目采用最先进的碳纤维自行车生产技术,采用工业4.0标准,构建国内最先进、最专注的‘竞技与运动休闲’自行车产业基地。”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青说。
  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乐陵市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围绕产业龙头延链集聚项目,通过“精雕细琢”产业园区,塑优整个产业链生态,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以专业园区建设为总抓手,乐陵市全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围绕食品调味品、医药化工、体育五金、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教育培训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顶层规划布局医药化工、泰山体育、星光食品、五金机械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形成了“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连锁效应。
  今年上半年,乐陵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德州市
12.5、9.4、8.2个百分点;乐陵市高端体育装备特色产业和调味品特色产业先后获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德州市第一位。
  
  立足特色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秋分近,小枣红。随着小枣采摘季的到来,乐陵小枣主产区朱集镇的枣园内,游人络绎不绝,采摘品尝,笑声不断;枣园快运中心,一箱箱、一盒盒小枣现摘现发,运往全国各地。
  小枣产业是乐陵市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是乐陵一张亮丽的名片。在乐陵,小枣种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他们不断创新种销模式、延伸产业链,促进小枣产业升级。
  朱集镇前周村枣农王荣昌家有4.6亩枣林,过去自种自销,如今,他和老伴儿将枣林流转给了一家公司,当起了“甩手掌柜”。“春天剪枝、施肥,五六月除草、开枷、防治病虫害,七月份清理树下,八九月张罗着打枣,枣树管理是个辛苦活儿,我和老伴儿身体都不好,感觉力不从心。”王荣昌说,“现在枣林流转出去,每亩地500元保底租金,收益好还给分红,比自己种强多了。”
  围绕千年枣林的管护,今年,乐陵市探索实行了“网格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红枣产业发展新模式。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整体流转了1.5万亩枣林,实行公司化管理。枣林规模化管理后,机械化程度大大提升,实现了机械化喷防,无公害种植,枣的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每亩枣林企业给枣农500元保底费,年底根据实际收益进行分红。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农民才能鼓腰包。近两年,乐陵金丝小枣除了有进村收枣、观光采摘等传统销售方式,还出现了线上交易。每到小枣成熟季节,快递车辆直接进入枣林,枣农只需要把订单通过手机传输给快递员,快递员打印订单后即可将新摘的小枣装箱发货,实现了乐陵金丝小枣“上午在树上,下午在路上,晚上在百姓桌上”。
  如果说小枣产业是乐陵枣农的“甜蜜事业”,那么调味品产业则使乐陵人的幸福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眼下正值辣椒收获期,在乐陵市杨安镇,一垄垄、一片片的辣椒长势喜人,辣椒地里四处分散着摘辣椒的椒农。小小的辣椒不仅映红了村民们的脸庞,也映红了大家红红火火的日子。
  杨安镇依托成熟的调味品产业,以杨安镇调味品产业园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崔刘、苏家、王屯等23个村发展辣椒种植,逐步扩大“味都辣椒”品牌规模,全镇每年种植辣椒面积达2000亩以上,并逐年在此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积极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杨安镇调味品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年产值3000万元左右,群众收入不断提高。
  文旅融合
  “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9月17日,一场“国风新韵”正在千年枣林里上演。一群国风爱好者在千年古枣林展示才艺,她们身着各朝代服装,从枣林深处徐徐走来,或端庄大气、或灵动飘逸、或娇俏可爱,引人关注。
  硕果累累的老枣树下,绿意盎然的枣林里,观赏的游客们“穿越”千年,人、景、物相互呼应,感受到满满的参与感及传统文化的冲击力。
  在星锐影视文旅开发项目建设现场,几栋颇具古风的建筑已见雏形,青瓦白墙上印刻着精致的雕花,屋顶的飞檐更为精致美丽。
  “我们的码头区、府衙区即将投入使用。”星锐影视城战略规划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晶介绍,目前公司已签约30个影视剧组入驻拍摄。
  星锐影视文旅开发项目依托千年枣林游览区、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等旅游资源,规划包含影视主题外景拍摄区、红色年代戏主题摄影棚、望海亭湿地公园、五星级酒店、影视研发创新基地及影视主题游乐园等主题板块,打造“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全生态发展模式。“我和儿子一直关注影视城的建设,希望建成后我们能够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感受影视剧的拍摄制作。”电影爱好者宋飞扬说。
  今年以来,乐陵市积极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枣林观光、红色旅游的禀赋优势与品牌效应,积极做活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
  作为千年枣乡、历史古城,乐陵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持续做强传统特色旅游,不断增强新的旅游优势。以活动作为“引爆点”,为产业聚集人气,吸引游客留下来。今年以来,乐陵市以满足市民游客需求为导向,启动了“乐陵不夜城”活动,杨安镇飘香夜市、朱集镇枣林夜市、渤海美食城夜市、龙悦生态观光园夜市、蓝海海鲜烧烤夜市、德百欧尚小镇夜市、澳林时代夜巷等7大夜市隆重开市,逛夜市、赏夜景、吃烧烤、享美食。创新融合潮流时尚文化,全面提升了市民游客的旅游消费体验,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
  目前,乐陵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3个,获评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购物旅游示范城市。

  文明浸润
  为幸福生活“加油”
  走进铁营镇兴隆花园小区,道路两旁的绿植郁郁葱葱,大爷大妈们三五成群,正聚在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拉呱。
  在一楼的“便民365”服务中心内,只见一排排跑步机、划船滑翔机等设施整齐摆放着。“这是我们联合市卫健局高标准打造的健康教育基地,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解人王雪介绍,健康驿站还有2名党员志愿者医生,每周一到周五坐诊,为群众提供健康知识指导,让老人们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便民365”还设立了“雪亮工程指挥中心”。小区共安装摄像头177个,做到了监控无死角、安全无隐患,真正让老百姓住得安心、放心,切实筑牢社区安全屏障。
  据了解,兴隆花园小区共有5个自然村,2019年9月搬迁入住,共758户 、2223人。根据群众需求,铁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讲、评、帮、乐、庆”,打造了4个“365”,让社区居民365天都感受到关怀关爱,打通了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出以“好”促“好”的“成长型”机制,让居民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并引导大家能够参与社区建设中来,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打造“四美”社区。
  在杨安镇的百味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楼的“蒲公英影院”大受欢迎,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都播放红色电影、青春向上的正能量电影,吸引了居民前来观看。
  “这是我们的理论宣讲室、培训室——百味讲堂,也就是开展惠民培训、体验学习、宣讲的场所。去年以来,开展了‘文明1+1’结对帮扶活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结对共建,围绕‘十个一’开展志愿者培训、留守妇女创业培训、面点师培训等志愿服务,推进公益资源围绕需求‘流动’起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现‘乡村吹哨、部门报到’。”
  不仅如此,这里还设有百姓议事厅、人民调解室、百味书屋、美德家风室、为老活动室、儿童关爱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等功能室,更好地满足百味佳新村居民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的各类需求。
  根植于乡土,文明更有生命力。乐陵市深入挖掘文明资源、文化底蕴,将全市红枣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民俗、非遗等各类资源点串联成线、集片成带,在全市探索打造出“一核一带两区”文明实践精品示范样板,文明之风遍吹城乡,文明之种在百姓身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幸福生活“增色添香”。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量质齐升产业兴 城乡共美魅力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关注】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