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市科技小院9年入驻2名博士13名硕士,接力书写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故事
1547篇工作日志里的“双向奔赴”

研究生在试验田里施肥


实用技术培训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陈广锋(左)为农户发放配方肥


小院研究生和农民亲如家人


  文/图记者胥爱珍张睿通讯员崔昕
  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今天上午,我和科技小院的同学前往化楼镇,对种粮农户进行小麦后期管理和玉米播种技术培训。最近两星期,每次开展科普宣传,向乡亲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精神,成为我的必修课。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回信精神,脚踏实地为‘三农’服务。”5月24日中午,乐陵市科技小院第五任院长周培福在编号1547的工作日志中记下了当天上午的工作。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创新的农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希望。
  位于乐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的乐陵市科技小院,2014年由中国农业大学与乐陵市共建。2019年起,由青岛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乐陵市三方合作共同开展各项工作。
  周培福介绍,记工作日志是乐陵市科技小院研究生们必须完成的“作业”,只要有人在小院,日志就不间断。自2014年5月2日,第一任院长、中国农业大学2014级硕博连读生陈广锋写下第一篇工作日志,到2023年5月24日的9年多里,入驻过乐陵市科技小院的2名博士、13名硕士,共记录工作日志1547篇。
  这些日志,翔实记载了科技小院研究生扎根农村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他们从象牙塔走进田间地头的心路历程、成长蝶变,更蕴藏着一个又一个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生动故事

  到村里去读研
  2014年5月2日日志:“受乐陵市政府邀请,我们决定在山东乐陵市建立科技小院。” ——陈广锋
  乐陵市是科技小院模式在山东落地生根的“第一站”。2014年5月,乐陵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乐陵市科技小院,成为山东省首家科技小院。
  今年23岁的周培福,就读于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他的导师陈延玲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以科技小院模式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研究生。
  早在2009年,为了探索实验室研究成果向农业生产一线更高效的应用转化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福锁,在河北曲周县牵头创立了第一个科技小院。也是在这一年,陈延玲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入学不久便跟随导师到了吉林省梨树县的科技小院,在那里完成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试验。毕业后,陈延玲回到本科母校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教。在张福锁的指导帮助下,2019年8月起,陈延玲作为指导老师,开始负责管理山东省的科技小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乐陵市三方合作共同开展乐陵市科技小院的各项工作。
  乐陵市科技小院建立后,首批入驻的陈广锋,在乐陵市科技小院第一篇工作日志中记下了当时激动的心情和满怀的期待:“有机会担任小院‘院长’,第一感觉是兴奋,兴奋自己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看到当地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又觉得这个‘院长’是不好当的,我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融入当地的农民当中,真正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与他同时入驻的,还有2014级硕士研究生张伶波。
  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田间地头是大课堂,科技小院是“历练场”。“在科技小院,培养了我心为‘三农’的理想情怀。”2017年1月5日,陈广锋在工作日志中的感慨,道出了每一个入驻过小院的研究生的真切感受。
  经过5年的学习和科技小院的磨砺,陈广锋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毕业后到农业农村部工作。
  “今天陈广锋师兄来小院指导工作。师兄是乐陵市科技小院的开拓者,来到自己当年奋斗过的地方,他感慨万千,叮嘱我们一定要一心为民。如此优秀的人值得我们学习!”2021年5月7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蒋伟在日志中写道。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科技小院里却是“‘铁打’的小院流水的研究生”。9年里,先后有2名博士、13名硕士入驻,经历了陈广锋、徐灵丽、宋会明、姜晓芹、周培福5任院长,一茬接一茬的“小院人”,在这里完成了学业,收获了成长,也接续传承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践行着“扎根田间地头、深解农民需求”的为农理念。

播撒科技“火种”
  2016年9月14日日志:“一位农民自制了一块黑板,将每次的农事操作一笔笔地写清楚,自己也不断强调着要科学种田。” ——徐灵丽
  乐陵市是传统农业市,在许多农民的认知里,种田是个“经验活儿”。农家院里来了研究生,对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也就是装装样子吧?”“搞学问的研究生种庄稼,能比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干得好?”面对村民的种种疑问,如何让他们信服科技种田、接受新技术,是科技小院研究生必须攻克的第一个“课题”。
  “要想农民使用你的技术,你必须‘一炮打响’。如果第一次农民看到失败,不管以前你做得多么好,那么你肯定推广不开。”2014年5月12日,张伶波在日志中记录了她和同学们一起走访调研农户的心得。
  住进小院以后,小院学生以开展田间试验的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在村里选了52户科技种田示范户,租了村民的地作为试验田开展科学种田。收获时一比较,科学种田产量更高,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2015年,南夏村村民张香芝第一次听研究生说小麦可以配方施肥,信不过,怕吃亏就没用,后来看着同村几家用了配方肥的小麦亩产高了好几十公斤,后悔得直跺脚。
  “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农民对农业知识的培训非常向往。”小院第二任院长、中国农业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徐灵丽刚到小院,就和同学们把农民的需求记在日志里,也放在了心上。农户上门咨询,他们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对“呼声高”的技术,通过新农村大喇叭、农技培训会、田间学校推广;开通“乐陵市科技小院”视频号,根据农时特点,定期发布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短视频,用农话说农事,帮助村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在徐灵丽的推动下,乐陵市科技小院联合政府、企业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联盟”,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提供农技服务。
  9年来,乐陵市科技小院先后开展了配方肥、新型肥料验证试验等72处,引进冬小麦精量播种,夏玉米增密、晚收等技术10余项,为乐陵市“量身定制”的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实现粮食作物节约氮肥24.1%、增产19.5%、增收21.2%、增效48.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0%。创新的农业技术“户、村、乡、县”四级推广模式,直接惠及农民约2万人次,技术指导辐射面积约20万亩。
  “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就像‘播种者’,让最新的技术在乐陵落地。”乐陵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小院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梁军说,比如乐陵市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科技小院功不可没。2014年,小院的第一届研究生从零起步,在西段乡西崔村实施了第一个500亩的水肥一体化项目,经过几届研究生的努力,目前已累计推广2万多亩。
  乐陵市科技小院还像一条纽带,把高校专家、老师等专业人才与乡村连接在一起。2017年至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查海涅多次到乐陵市科技小院开展农业科研项目研究,2018年曾被聘为丁坞镇科技副镇长。去年,他所在的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丁坞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乐陵市“吨半粮”核心区共建绿色智慧农业产学研创孵化示范园。
  如今,乐陵市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也走出南夏村,走向更广阔的田野。“有幸受聘成为丁坞镇农业发展顾问,接下来我要更加努力,发挥好作用。”2022年10月3日,周培福在日志中记录下了自己拥有的新身份。

与农民“打成一片”
  2020年6月14日日志:“他们一家对我们特别好,小院里不管有啥事都来帮我们,我们坐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 ——姜晓芹
  常驻农村的科技小院研究生,有不少是在城里长大的,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农村,很容易出现生活上的“水土不服”。“一个人不敢在小院住。”在日志中,多位初入小院的研究生都记下了这样的困扰。
  “我们就是希望真正扎根在农民中间,与农民打成一片。”张福锁对科技小院寄予厚望,也把这种理念“种”在入驻小院的每一名学生心里。
  从进入小院第一天,研究生就走进农户家中,在调研中交流了技术也交流了感情,让自己渐渐走进农户心里。
  热情好客的村民王丽一家,深受小院研究生喜欢。因她家和乐陵市科技小院前后院,不少初来乍到的研究生都去她家借宿过。逢年过节,王丽就把小院研究生们叫到家里一起吃饭。同样是小院邻居的杜兆志,则当起了小院的“修理工”,水管坏了、下水道堵了,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修好。今年81岁的村民夏秀兰性格开朗,是与小院研究生打交道最多的人。她年轻时当过村会计,能写会算,经常到小院去,和研究生们一起下地,当起数苗帮手;小院学生回学校上课时,她就帮忙“看家护院”,被不少研究生称为“小院大管家”。
  2016年12月10日,是徐灵丽的生日。当天,她临时被安排从学校回乐陵,没想到一到乐陵就受到梁军的热情招待。听说她过生日,梁军还特意定制了蛋糕。“大家一起陪我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生日……这个大家庭让我收获很多,感受很多。”徐灵丽在日志中记下了当时温暖的感受。
  与农民“打成一片”的乐陵市科技小院研究生,爱农之情越发浓烈。他们更加尽心尽力为农服务:农闲时,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寒暑假,当起“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功课。“孩子把小院的研究生当成了榜样,学习更努力了。”村民杜建房欣慰地说。
  “不知不觉我已在乐陵市科技小院里走过了春夏秋冬,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田间历练、收获成长,我深深地爱上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对‘三农’事业和肩上责任有了全新的理解。虽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会全力以赴,早日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复合型人才。”2021年4月9日,第四任院长、青岛农业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姜晓芹在日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2022年,乐陵市科技小院荣获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特等奖、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在小院连续驻扎3年的姜晓芹,荣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等称号。即将毕业的她,立志继续深耕农业技术领域。
  “未来,乐陵市科技小院全体师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继续深入乡村,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乐陵市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李赟表示。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547篇工作日志里的“双向奔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