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丁坞镇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大变样
夯基固本筑堡垒 铺展振兴新画卷

重点工作“揭榜挂帅”


镇党代表直播带货助农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志愿者为留守老人过生日


  记者胥爱珍 通讯员贾鹏翟蕊蕊
  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全部转化;人居环境整治跃居全市前列;项目招引成效明显;智慧农业高点起势……丁坞镇如今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华丽蝶变。
  “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大战大考,越是要敢于动真碰硬,迎难而上!”丁坞镇党委书记孙长新常说的这句话,已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的共识。今年以来,丁坞镇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五个振兴”,向问题“宣战”、向短板“开刀”,夯实基层基础、加快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势头,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丁坞路子”,彰显出独特的丁坞力量、丁坞速度和丁坞精神。
丁坞力量
  不为不办找借口,只为办好想方法。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人居环境整治刚开展时,我们村的排名在全镇倒数,大家都觉得脸上没光了,就铆足了劲儿一起想办法,积极发动党员群众一起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村里名次不断上升,上个月还拿到了奖状!”丁坞村党委书记苑长通说。
  和丁坞村一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张生村。2年前,张生村还是一个远近皆知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各项工作落后也是“家常便饭”,如今班子团结一心,各项工作勇争上游。带来改变的,是丁坞镇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的基础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根源,在于基层治理中条块分割问题突出!”丁坞镇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上任后,全体班子成员迈开腿、张开嘴,用了3个月把全镇76个村走了个遍,所到之处,“看、听、问、解”一次办完,不仅把各村资源等“家底儿”摸得清清楚楚,还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掌握得明明白白。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只有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夯实组织基础,才能集中解决基层组织薄弱的问题!”面对基层治理的条块分割、为群众服务能力薄弱问题,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研究讨论,将改革的发力点放在了织密为民服务网格上,“我们对原村级民政协理员、警务助理等村级岗位进行了有效整合,通过公开考试考核,实现了网格员从专科到全科的大转变,79名红色先锋网格员成了村干部的好帮手、乡村储备人才。”丁坞镇党委副书记史磊说,“换血”后,网格员队伍平均年龄从56岁下降至3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36%上升至62%,进一步优化了网格员队伍结构,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一招“好棋”活“全盘”。网格员队伍的优化打通了五级组织架构的“点睛之笔”,实现了党建统领下的一“网”到底,做到了“一级吹哨,五级迅速响应落实到位”,“有事找网格员”成了群众的习惯。
  “红色先锋网格员年轻、有干劲儿,上任后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耕地保护等多方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众比较认可,也带动了我们村干部的干劲儿,大家齐心协力谋划村庄发展。”中兴村党委书记李文和说。
  得益于基层组织的夯实和五级架构的建立,一些村以往存在的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等顽疾得到根治,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转机与改变悄然而至。
  丁坞镇将2022年定位为“基础夯实年”,从最基础的修路架桥开始,打响夯实民生基础攻坚战的“第一枪”。面对群众诉求强烈的宋寺村、杨盘东街村等多条亟待修缮的道路,他们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争资金、要政策,在结合土地整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基础上,顺利完成了10条共计8公里道路的修缮与重建。路修好了,百姓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原来那些频繁拨打市民热线反映村路不通的群众,敲锣打鼓送来了锦旗。
  “不为不办找借口,只为办好想方法”“说一件谋划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成为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气象: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努力下,城后贾村村东头的一处小坑塘由废旧水塘变身美丽水域,“火”出了圈;“三资”清理中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相继落地。
  丁坞速度
  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每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与时间赛跑、和困难较量
  “乡村发展的根基和关键在产业,只有突出抓好项目、发展好产业,才能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才能从根本解决乡镇长远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孙长新说,“现在是丁坞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深知自己基础薄弱,所以提出‘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问题都用最硬的措施、最快的速度去推进、去解决。”她说,镇上建立了“挂图作战”项目化重点工作推进制度,倒逼中层及以上党员干部想方设法在自己分管领域强担当、办实事、创亮点,每周五向镇党委汇报进度,有困难的工作大家一起开展“头脑风暴”想办法出主意、攻克难题,目前“古镇杨盘综合提升项目”“特色菌类绿色生态种养”等多项工作已纳入挂图作战范畴。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资源就借势借力。丁坞镇全面把握全镇区位特色优势,谋划发展布局,勾画了以传统农业吨半粮核心示范区为基础,以金亿、阳光、百益三大畜牧龙头企业带动,手工作坊家具传统本土产业齐力发展的框架。聚焦发展目标,他们实施“内挖外拓”策略,对内抓服务挖潜力,对外拓市场招商引资。
  为解决招引的项目用地指标难题,丁坞镇抓住人居环境整治契机,聚焦“三类地”开发利用,动真碰硬收回、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加强闲散废弃地的资源化利用,让原有的闲置资源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整理出了近2000亩的土地,并逐一“把脉问诊”,通过盘活3处闲置厂区,成功引进鑫强食品项目、鑫德户外用品项目、泽旺食品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如今,鲁川集团年产20万件调味品生物制药、天启同创年产3万吨预制菜2个过亿元项目和华京年产20万台汽车线束、盛威食品机械加工2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也落户丁坞。
  距丁坞镇政府不远的华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线束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订单。负责人仲海龙介绍:“这是一家企业的废旧厂房,在改造成线束生产车间前已闲置半年,现在用起来以后已为5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通过三资清理,我们成功收回原窑厂村集体建筑用地,随后通过‘招拍挂’方式成功发包给盛威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定杆李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山说。
  作为传统农业镇、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示范区之一,丁坞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也不甘落后。立足优良的农业发展基础和卓越的区位优势,他们大视野谋划农业发展,与安徽易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乐陵市科技小院携手,以成立党建共同体为抓手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强强联合,共建乐陵市绿色智慧农业产学研创孵化示范园项目,探索“党建引领+国企助资+市场化公司运营+高校研究课题入驻”模式,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
  “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抓好签约项目跟进服务,以点带面推进全域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创新产学研创模式的丁坞模范标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孙长新说,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加速推进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丁坞精神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行践言。人人争当崇德向善、文明实践、推动发展的宣传者、践行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也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动力。
  在丁坞镇,从机关到农家,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干事创业的激情,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这种精神气质的涵养、幸福指数的攀升,来源于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丰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以文化人,方能凝聚干群精神向心力。丁坞镇实施“文化育人”“文化铸魂”工程。依托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立起从西往东横贯全镇的杨盘记忆馆、烽火岁月革命纪念馆、老年大学3处文化阵地。“我们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乡镇工作疏堵点、治痛点的一剂良药,在开展全镇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突出资源整合,把‘实用性’‘接地气’贯穿始终,以‘文明实践+’的形式开展群众工作。”丁坞镇党委副书记史磊说。
  2017年4月由市老年大学挂牌成立的丁坞镇老年大学,是乐陵市首个镇级老年大学,校园内充满浓浓的文化氛围:围墙上是色彩鲜艳的红色主题墙绘画,展室里悬挂着精致的剪纸作品、摆放着精美的农民画,展示着栩栩如生的泥塑……这些作品都出自周边村民之手。今年4月,丁坞镇老年大学被评为全省首批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目前已经开设的有四点半课堂、剪纸、泥塑、锣鼓秧歌队、农民画室、书法俱乐部等近200项特色活动,现在我们的活动越来越丰富,群众也越聚越多。”山东省最美志愿者、丁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徐国英说。
  目前,丁坞镇组建了81支志愿者服务队和94支文艺团队,“跑玩意儿”、农民画、剪纸、泥塑等文化深入人心,丁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今年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
  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提振了广大农民的精气神。村里搬弄是非、打麻将的人少了,扭秧歌画画以及传讲红色革命故事的多了。一名之前的上访群众,在参加文化活动中解开了心结,主动申请当了一名志愿服务管理员;今年,15名脱贫户获得了“美丽庭院”的荣誉;多名脱贫户走出家门,成为老年大学学员,创作的脱贫攻坚漫画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丁坞镇用好用活群众力量,探索出解决诉求、化解矛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1+1553”乡村治理新路径,最大化激发村民自治的活力,彻底扭转了信访多发、频发的局面。
  杨盘南街村的陈焕斌是“跑玩意儿”文化带头人,节假日总是自发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为此镇上成立了“陈焕斌工作室”,在乡亲们的眼中,他不仅是文化“领路人”,更是村庄的“主心骨”,在疫情防控、乡村治理等方面,他带领着这支文化队伍化身志愿队,成为村庄的守护者。
  “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文化振兴让我们凝聚起群众力量,鼓舞起群众精神,引导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人人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孙长新如是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夯基固本筑堡垒 铺展振兴新画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