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以核心区为引领,多部门携手推广新技术新农机
共建样板田 种好“吨半粮”

智能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


农技专家察看小麦苗情(资料图)


  本报记者于斌 通讯员苏安矗
  今年夏收,乐陵市孔镇镇10万亩良田共收获小麦6.3万吨,每亩627公斤,该镇主办的“粮王大赛”吸引了不少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参与。
  “获奖是其次,就为比比到底谁种得好、谁的方法科学。”孔镇镇王木腿村勇海家庭农场负责人梁勇说,种了一辈子粮食,闭着眼都能到地里走一遭,说不想比是假话,“今年,市里把‘吨半粮’创建核心区放到孔镇,就是给我们一次展示成果的机会。”说起大赛,梁勇信心十足。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摆在今后五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乐陵目前拥有小麦种植面积87万亩,是全省“种粮大户”,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核心区为样板,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多部门联合管好一块田,努力打造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产高效发展样板,“吨半粮”创建蹄疾步稳。
国企参与
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前期宣传到位,账目和政策公开透明,一下午时间全村就完成了签约,700多亩地全部实现流转。”6月20日,孔镇镇吕门楼村党支部书记吕廷良对5月12日土地流转现场签约的热闹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吕廷良坦言,村民们心能这么齐,全是因为我市创新实施的“国企+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农户”土地流转模式。
  孔镇镇素有“厚德孔镇、美丽粮仓”之美誉,现有良田10万余亩,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在粮食高产稳产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选择孔镇镇全域、丁坞镇一部分,实施10万亩“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核心区创建,为该镇农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最重要的是社会化服务优势明显,辖区内建有为农服务中心1处,发展粮食种植合作社80家、家庭农场83家,种粮大户165户,土地流转最为活跃。”谈及成为“吨半粮”创建核心区,孔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新模式为何受到群众的青睐?
  孙涛坦言,传统的土地流转,由合作社、种粮大户作为经营主体,按照约定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进行种植,解决了“地由谁来种”的难题。不过随着土地流转的盛行,其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农村的土地流转很多是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村民多数就是约定一下价格,一年一亩多少钱,亩数也就是说个大概,容易出现纠纷。再者就是租金和技术水平差异大,流转后发挥不了土地价值的最大化,造成标准混乱、管理困难等,为规模化种植经营带来隐患。”他说。
  种种问题直接导致的是农民的不信任。为此,我市将国企纳入土地流转工作中来,以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为主体,探索一条可复制的土地流转模式。今年,孔镇镇政府与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中流转土地5000亩,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效能,增加农民收益。
  “国企参与土地流转,其优势在于融资能力强,资金充足,可以提前支付村民流转费用,这是其他经营主体很难做到的。”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强说,不用等到合作社分红,签约即能拿到流转费,国企参与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土地管理方面,由合作社为主体,国企出资提供肥料等农资,按照近年来收获情况来看,该镇小麦玉米产量每年每亩能达到1250公斤左右,国企从中提850公斤粮食作为经营费用,其余进行分红,村民不仅有1000元流转费用保底,还有五成左右分红,解放了劳动力,达到多赢的效果。
  孙国强算了一笔账,除去国企保底的850公斤粮食,剩余的有400公斤作为分红,国企分二成,农户分四成,合作社分三成,具体管理人员分一成,按照粮食价格,每亩地群众能多分600元。“为激发具体管理田地人员积极性,我们将给予其一成分红,提高种植质量,促进‘吨半粮’创建实施进度。”孙国强说。
协同作战
多部门护航“吨半粮”创建
  “三夏”期间,孔镇镇马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理事长谢洪友每天都会收到市气象局发来的提醒短信,“下雨及时抢收,晴天筹备晒粮,短信来得及时、详细,我们的农业生产就有了方向、有了保障。”谢洪友说。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正悄然改变,但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依然是农民最急切的需求之一。
  今年以来,市气象局配合全市“吨半粮”创建,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及时发布对影响农业生产较大的大风、降温、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切实承担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职责。“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乡镇对接,收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信息,组建气象服务信息库,纳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并与种植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了解气象服务需求,第一时间免费发布农业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市气象局局长高延青说,市气象局在孔镇镇建成1个自动土壤水分墒情站、1个四要素区域气象站和1个防雹增雨作业点,先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次,有效改善土壤墒情。
  立足本职,联合“作战”。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各市直单位、乡镇(街道)一把手为成员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吨半粮”产能创建列入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压实“书记抓粮”责任,强化督导推动,形成上下一致、协同作战的合力。
  我市在孔镇镇10万亩核心区设立了面积1000亩的市委书记、市长指挥田,以及13处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指挥田,共计6500亩;设立16602亩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指挥田;设立90023.6亩村党支部书记指挥田799处,均已落实到地块。
  6月18日,行走在孔镇镇“吨半粮”核心区内,随处可见正在麦收的收割机。与印象中泥泞的田间地头不同,这里的村路都是新修的水泥路面,麦田与村路之间还建设了新桥,农机作业更方便省力。
  “今年,我们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进一步提升孔镇镇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目前该镇5万亩‘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玉花说,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区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有效控制土壤墒情,耕地地力大幅提升,每亩约可增产75公斤。同时,高标准农田设施齐备,能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每亩可节省用工量、用电量、用水量约合100元,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夏收主力军之一,市农机服务中心立足自身职能,以农机补贴、深松补助及其他农机项目为引领,加快推广绿色、增产、减损、精准、高效、智能的农机装备及技术。针对冬小麦的苗情、墒情,该中心科学调配机具,并进行小麦镇压、植保、追肥等技术指导,保证小麦由弱转壮。“在保障夏收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督导农机经销商、农机合作社、大豆玉米种植户积极引进、购买适宜的农业机械,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全力保障秋种。”市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席延军说。
  孔镇镇党委书记韩晓刚介绍,该镇位于“黄金优麦区”,除地势平坦、日照充足外,境内马颊河、跃丰河纵横交叉,水利资源丰富,“地处马颊河上游,拥有‘优先浇水权’,今年,我们联合市水利局对域内沟渠进行了清淤、整修和连通,雨水充足时储水,旱时可以浇地。”韩晓刚说。
  市水利局按照现代水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吨半粮”核心区建设,编制乐陵市水系连通规划,着力打通水系连通“毛细血管”。“我们正在积极与德州市水利局对接协调,争取将乐陵市水系连通项目列入德州市水利债券项目实施,重点对‘吨半粮’核心区进行水系连通,实现从灌区到沟渠、坑塘的贯通,真正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市水利局局长邢恩元说。
  此外,我市包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经、农业农村、供电公司等部门,也立足自身职能,为“吨半粮”创建贡献力量、保驾护航。
推广新技术
提地力增产量促减损
  今年夏收,小麦减损成为热词之一。6月11日,全市小麦机收减损、玉米精量播种暨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在孔镇镇崔洼村举行。现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无人驾驶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农机、农艺和智能技术完美融合,让参会人员大开眼界。
  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超介绍,这些智能化无人收割机分别来自潍柴雷沃和中联重科,行走速度快、收割效率高、脱粒效果好,被称为“收割神器”,“相对于传统收割机,无人驾驶收割机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模式灵活多样、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等优点,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1小时可以收割15亩左右的小麦,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率。”刘超说。
  过去收麦都是比最短时间谁收得多,现在比的是谁损失得少,“只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运用‘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科学种田,才能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席延军介绍。“三夏”生产以来,我市组织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收割机、高端小麦收割机等共计1900台有序流动作业,成立小麦机收应急作业服务队16个,检修各类农机数量7000台,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在1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科技力量已注入方方面面。
  “粮食要实现高产,除提升基础设施和科学种植方法外,还要在提升地力上下功夫。”韩晓刚坦言,孔镇镇之所以多年保持高产,与其自然环境分不开,如每千克土壤含有的有机质常年保持在1.3克左右,保障了粮食养分供应,“最佳有机质含量在1.8克,要达到这个数值,必须依靠有机肥提升地力。”韩晓刚说。
  作为乐陵粮仓,孔镇镇不仅有着10万亩良田,近年来还引进了壹号土猪和万科华育2个大型养殖项目,能够为有机肥制作提供充足原料。
  “2021年,我市入选全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这为探索新种养模式奠定了基础。”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梁军介绍,该项目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利用,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针对畜禽养殖以及农村养殖废物处理情况,市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石辉介绍,我市目前拥有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共992个,散户达到4000余个,“通过集中堆沤等一系列专业技术,让废料可以变成真正的肥料,与化肥搭配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能提高地力。”石辉说。通过新技术,不止粪便,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畜禽尿液也可以用于地力提升,结合规模化种植,可以实现粪便、尿液的高效利用。
  不仅是新科技的运用,梁军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我市集成推广“吨半粮”产能创建技术模式,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落实“六统一”技术,确保集成技术推广率核心区达到100%,辐射区达95%以上,带动区达90%以上。同时,在新型经营主体中推广科学植保防控技术,加强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化无人机统防统治全覆盖,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此外,市农业农村局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聘请由院士或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的专家团队,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装备、社会化服务等领域集成攻关,建立专家指导和农技人员包片制度,发挥人才智囊作用,加强培训指导,确保绿色高产技术进村入户。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建样板田 种好“吨半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