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农村——
乡村振兴 文明擦亮底色

乡镇干部入户走访问需


志愿者帮助村民秋收


黄夹镇开展重阳节关爱老人活动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郝坤陈志博许聪聪
  连日来,我市各乡镇的干部纷纷入户走访,排查化解矛盾、梳理解决问题,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这是各级干部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的统一行动,也是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慧表示。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是我市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实见效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农村的阵地作用、聚力作用、辐射作用,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促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的作用,精心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图景,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新活力。
搭平台建阵地
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在乐陵市丁坞镇,杨盘记忆馆、烽火岁月革命纪念馆、老年大学等3处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很多群众闲暇时间最爱的“打卡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既有记录乡村发展轨迹的珍贵物件儿,也有彰显乡村文化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还有反映新时代农民风貌的农民画、大舞台,是群众参加文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的好去处。”丁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长新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丁坞镇共有81支志愿分队、94支文艺团队活跃在村头巷尾,不仅发挥了突出的文化引领作用,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把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巩固和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的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在市级层面建成“一中心三基地”,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工人文化宫、文化博览中心建成3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地的基础上,突出乡镇层面有宽度、村级层面有深度。在乡镇层面,统筹整合党建、统战、文化、妇联以及扶贫专岗等阵地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村级层面,依托365暖留中心、党员活动室、乡村记忆馆、农家书屋等场所,打造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1040个自然村作为文明实践的延伸,建立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城乡全覆盖。目前,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活动基地3个、实践所17个、实践站130个、实践点1040个。
  “打造思想宣传和服务的阵地,把宣传教育寓于服务之中,真正构建起扎根基层的‘不走的队伍’、群众身边的‘百姓之家’,这是我们建设文明实践中心的初衷也是目标。”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于东钧说,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队伍建设是开展好文明实践活动的关键。
  为此,各乡镇结合实际,党员干部当表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成立了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在全市打造了114支“有事你找我”志愿服务分队,130支由各行政村组建的“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村级志愿服务支队。同时,整合社会力量,把义工协会、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公益组织,吸纳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丁坞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队长的丁坞镇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扶贫济困、卫生健康等6支镇级志愿服务分队及各村级服务队,村级志愿服务队由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协理员、热心群众等组成,并由村党委书记担任各村志愿服务队队长。黄夹镇以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成立镇级“星火远航”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80余人,平均年龄35周岁,服务队还吸引了黄夹商会的不少乡贤加入,为志愿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胡家街道党政机关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组建了胡家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远航志愿者服务队,包括调解服务、卫生环保、科学普及、助学支教、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志愿者服务队。
  依托志愿服务队,各乡镇、村立足自身优势,精心打造“乡有品、村有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比如,郭家街道推行“文明实践+智慧社区”模式,以智慧信息平台为载体,实现政务服务商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丁坞镇推行“文明实践‘155’乡村治理体系”,即完善“一约五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采取“讲评帮乐庆”等形式,用文明实践助推和谐发展。铁营镇兴隆社区打造便民、幸福、先锋、文明“四个365”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做到了乡镇有品牌、村村有亮点。
党心聚民心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帮群众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为他们宣讲需要的政策理论,引领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追求,倡树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静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重在“精准”,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百姓心里,并以此为依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培育时代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
  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带来什么。为杜绝新时代文明实践“空对空”,我市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聚焦群众多元需求,不断优化政策理论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宣讲的是群众最想听的政策理论,讲解的是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技术,提供的是群众最需要的优质服务,解决的是群众最闹心的棘手问题。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我市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融媒体“两中心”深度融合、共建共融。依托“乐陵融媒”手机App,开设文明实践“云端口”,将志愿者注册、招募、项目发布、活动展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及积分兑换等功能“一网打尽”,让群众足不出户,手指一点,即能满足需求,实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各乡镇立足实际,突出理论宣讲和访贫问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做好“讲”字文章,理论宣讲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各乡镇、村培养村干部、“第一书记”、党建特派员等群众身边的“草根名嘴”1043人,组成“理论宣讲轻骑兵”,创新百姓宣讲模式和传播路径,结合每月党员活动日,在农村、地头、枣林等地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依托老党员、老干部建立了“红韵金秋”老干部宣讲团、“枣花香”宣讲服务队、“铁营人铁营梦”宣讲团、“小小红色讲解员”宣讲队等,围绕党史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等方面,讲述初心故事、回顾红色足迹,打造红色课堂。今年以来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宣讲28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做好“帮”字文章,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我市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乐帮”项目,开展“乐帮”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固定时间到村内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家中帮打扫、帮换洗、帮联系、帮解决等,通过项目化运作、精准化对接、常态化开展,实现为民服务到村居社区、进千家万户。目前,全市各级各单位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爱心义剪、送法下乡等“乐帮”志愿服务项目50余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帮助群众300余人。其中,市中街道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红色微服务”进社区项目。目前“红色微服务”进社区项目已经开展36场。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农技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各乡镇聚焦产业振兴,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宣传,用双脚量民情,用实事暖民心。
  结合今年建党100周年,各乡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了“血砺忠诚——冀鲁边革命历史文化展”巡展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策划推出了“百日百人同讲乐陵故事”微视频宣推活动,从不同方面讲述包括乐陵党史故事、红色先模人物事迹、脱贫攻坚典型、乡村振兴亮点、孝老爱亲模范等倡树正能量故事,在农村倡树文明新风。
激发内生动力
变“要我振兴”为“我要振兴”
  走进铁营镇西堡村的“洁美优家”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纸杯、洗衣粉、洗洁精等日常生活用品。收银台旁边,一张商品分值表“明码标价”:1块香皂80积分,1条毛巾81至85积分……这里的商品不用现金购买,只能用积分兑换,积分全部来自村民日常中文明行为的积累。
  “利用每月积攒的评比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调动了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激发了村民自治热情,增进了干群关系,可谓一举多得。”西堡村党支部书记孙连军认为。
  正是得益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引领,乐陵市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信用指数、经济指标等不断攀升,“365暖留工程”“扶贫专岗”“红色微服务”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深入民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了、劲头更大了,听党话、感党恩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成立于2007年7月的黄夹镇经济商会,目前有会员约8000人,商会紧紧围绕乐陵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持续关注贫困人口脱贫,多次开展扶贫慰问活动。2009年,商会成立了爱心基金账户,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00余人,救助贫困户80多户,救助弱势群体200多人次。在外人才主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黄夹经济商会天津分会秘书长宋金昌于2019年9月回村,担任省定贫困村杨纸坊村党支部书记;黄夹经济商会天津分会会长赵华新于2020年回村,被列为村“两委”后备成员进行培养。
  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丁坞镇通过实施“蹲苗工程”,举办成人礼座谈会等活动,为优秀青年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学习交流共享,引导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把参与家乡建设的种子种下去。疫情期间召集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入户消杀、村级值班等活动,其中1名大学生志愿者被评为省级优秀志愿者。
  朱集镇通过多形式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土专家”“田秀才”有效改善了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通过乡贤联谊会、驻京流动党支部,朱集镇还发动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目前,镇内企业引进博士3人、硕士6人,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助推剂、文化振兴中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乡村人才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盛慧表示。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振兴 文明擦亮底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