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入选省第二批“绿色能源示范镇”——
杨安镇:清洁能源点燃生态振兴“引擎”
  

不久前公布的山东省第二批“绿色能源示范村镇”中,全省10个村镇入选,杨安镇榜上有名。之所以能成为全省示范,得益于杨安镇“绿色引擎”的持续发力。近年来,杨安镇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构建安全、高效、低碳、环保、循环、集成的农业用能和发展体系,引领农村向清洁取暖和绿色用电方向发展。
生物质能引领农村能源革命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质能,在改变农村用能方式、替代散煤发电、减少大气污染等方面将起到很大作用。”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市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副主任卜倩说。杨安镇依托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开发生物质能项目、配套建设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等,延伸现有产业链、扩大农作物利用循环半径,使生态环保、集约惠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互为支撑。年产9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项目,利用秸秆生产天然气,年产有机肥3万吨,可带动农民秸秆收入3200万元,节约标准煤1.32万吨。“秸秆的沼气转化是非常适合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和保护环境的综合项目,有畜禽保有量的地方可充分发挥秸秆的饲料功能,再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气提纯就是天然气,既是清洁能源又是化工原料,“沼渣、沼液”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杨安镇常务副镇长闫长鑫说,这一模式充分挖掘了秸秆的饲料、燃料和肥料功能,完成了秸秆产于农田再回归农田的无污染式循环生产。
地热取暖成本降了温度升了
  “原来我们家冬天自己烧煤炉子,最高就16℃。今年冬天就能用上地热供暖,听说家里最低也能到20℃,没污染还卫生。”杨安镇王洪路村村民王绍华说。汩汩的地热水顺着管道进入热交换机,留下天然的热能,悄然返回地下深处。在杨安镇,地热供暖唱起主角。该镇采用“深层地热井+水源热泵系统+回灌”技术,通过打地热井的方式将地下的热水引上来,经过调节温度等一系列工序进行供暖,再将地热水回灌地下,实现了地热高效可持续利用。绿色能源集中供暖无论从供暖时长、室温保持、用户体验、取暖成本,还是生态环境、综合能耗、产业经济、能源结构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是低碳环保、低耗高效的绿色能源集中供暖模式。目前杨安镇已建设2个综合能源站、1个换热站、4个分布式能源站,开发23眼深层地热井,供暖面积可达300万平方米。“为了让新能源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利用多种载体对新能源发展应用进行宣传推介,通过政府引导,已在全镇凝聚起了新能源发展的共识。”闫长鑫说。
光伏发电助力绿色发展
  杨安镇四季分明,年均日照小时数约2602小时,属于太阳能丰富地区。充分利用光照和电网接入条件较成熟等优势,杨安镇83个村办公场所及1500户农户屋顶安装光伏电设备并入国家电网,年发电量3285万千瓦时。不仅如此,现在杨安镇也在积极推进“农光互补”新模式。“所谓的‘农光互补’是在不改变土地性质情况下,立体综合利用土地,上方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兼顾农业生产的一种产业协同绿色发展新模式。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新能源,是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卜倩介绍。杨安镇正在推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创维光伏项目由杨安镇人民政府协调场地资源,川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资金筹措、设备安装及后期运行、维护,充分利用各村农户屋顶及村集体的房屋屋顶(包括村办公室、老年公寓等)、空闲地、变压器、输电线路等涉及光伏发电并网用到的公共资源,每户农户发展光伏发电项目20千瓦以内,村民年增收300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
□本报记者赵治红本报通讯员郝坤赵敏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杨安镇:清洁能源点燃生态振兴“引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