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聚焦群众需求,全力推进总投资13.4亿元的十件重大民生实事——
美好生活全民享 民生答卷暖人心

贫困群众喜领分红


城投丽景花苑棚改项目


体育公园新建成的健康步道


乐陵市人民医院新址


乐陵一中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贾鹏郝坤陈志博
  棚改房里传出欢笑,人居环境优美如画,城乡道路顺畅通达,留守人员无忧无虑……寒冬时节,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开花,升腾起美好生活的融融暖意,在枣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荡漾起春天般的希望和生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市委书记樊廷雷的话,道出了群众获得感背后市委、市政府殷切的民生情怀。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秉持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扎实成效展现责任担当,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总投资13.4亿元的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将公共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更多地倾向民生领域,一件件实事扎实推进,浸润着百姓的美好生活。
住有优居
筑牢幸福根基
  10月31日,我市7900多套棚改安置房集中竣工交房。“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咱这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分到新房的云红街道董家村村民董观长兴奋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此次交付的安置房共11幢楼,包括千红湖社区、新城花园社区等12个棚改项目,安置房建设选址在城区学校、医院、公园等配套最完善的位置,采用一流设计,实行人车分流,住户和车位比例1:1,真正建成了群众满意的暖心房、精品房。
  和董观长一样有“乔迁之喜”的,还有富城苑小区的居民。共有500多户居民的富城苑小区,是我市今年列入重点民生实事实施改造的18个老旧小区中最大的一个。据小区物业经理介绍,这个小区始建于1992年,楼房、设施都已陈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不仅粉刷了楼体外墙,还在小区中心地带打造了一处养老托管机构,既为本小区居民提供服务,还将服务范围向外延伸,“目前该机构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明年能建成投用。 ”乐陵市房管中心主任马骏说。
  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的群众实现从“有其屋”向“优其屋”的转变,是我市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给出的“时代回应”“乐陵答案”。
  在棚户区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坚持以人为本,选择最好的地块,制定最优惠的政策,为老百姓建最满意的房子,最大程度让利于民。在征收拆迁上,充分尊重民意,推行“竞争式”拆迁。涉及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方案、房屋征收方案、评估机构选定等事项,均在棚改区域内予以公示,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片区拆迁群众同意率达到95%以上,方可启动征收程序,哪个片区(村)同意率高就先启动哪个村的拆迁,激发了群众拆迁热情,实现了“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在安置补偿上,实行先建设后搬迁,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在建设标准上,坚持高起点规划,安置区周边学校、医疗、休闲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同规划。
  老旧小区的改造则严格按照“居民想怎么改咱就怎么做”的原则,充分听取小区群众意见,入户发放意见表,公开负责人联系方式,着力提升居民的满意率。
  截至目前,我市115栋棚改安置楼已交付使用;今年涉及1566户居民的18个2000年以前建成小区改造项目中,交通局家属院小区已改造提升完毕,其他17个小区雨污分流、自来水改造、楼顶防水等工作正有序开展,预计12月底前全部改造提升完成。
  为全面提升小区管理水平,我市推行了市直部门与小区结对帮扶“共驻共建”,在城区各小区成立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维护居民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社区的治理;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能聘请物业的聘请物业,对于户数少、基础差、物业公司不愿接管的小区,由3家国企成立物业公司进行兜底接管,按照二星物业标准进行服务,让群众居住更舒心。
便民优先
打造宜居福地
“出门是公园、入眼即美景,市场在身边、生活更便捷”,以前乐陵城乡居民在心中勾画的这幅蓝图,如今已经从愿望变成了现实。
  始建于2004年的大东吴农贸市场,是集蔬菜、生熟肉食、海鲜水产、酱菜粮油、调味品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因多年疏于修缮管理,不仅设施陈旧,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今年5月我市投资200万元对市场的钢架结构大棚进行了拆除重建,重新铺设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管网,按区域合理布局修建(摊位)柜台,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并进行内装,解决了多年来的脏乱差问题。
  地面干净、通道宽敞、摊位规划整齐有序、生食熟食分区营业、公示板一目了然……改造升级后的大东吴农贸市场焕然一新,为周边群众提供实惠商品,保障消费者能顺利买到满意菜品、让群众拎起了舒心的菜篮子。干净整洁的环境也得到了市场商户的点赞认可。 7月15日,该市场还顺利通过了省级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农贸市场考核。
  今年,实现“改头换面”的不只有大东吴农贸市场,中心市场、兴隆商贸城、盛鑫工贸中心3家商品市场的改造提升也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实现了“华丽转身”。我市以便民市场的改造提升作为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全力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目前,3处商品市场的路灯、水电、管网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已完成,其他存在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物业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的便民市场也全部整改到位。
  城市宜居度舒适度的提升,还体现在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打造上。今年以来,我市投资2500万元,改造提升主题公园4处,新建“口袋公园”9处、公厕6处,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五步一景,十步一园,“口袋公园”和城市公园相得益彰,成为城区群众休闲生活的乐园。分布建设在流动人口较多区域的公厕突出人性化管理,增设了无线上网设备等,方便市民使用,还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承担了城市隐性宣传的职能。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还建设启用了7处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近7000个,进一步解决入学难入园贵问题;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碧水绕城工程顺利实施,马颊河、跃马河、马家沟三大水系连通,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妇女儿童医院改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加快推进,“健康乐陵”迈出新步伐;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顺利推进,“三馆”这一城市文化新地标已具雏形,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文化底蕴更加深厚,能够更好满足群众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省道240绕城改建工程建成通车,花园、大孙两个乡镇不通三级路的历史结束,打通了南部和北部几个乡镇间的交通瓶颈;全市170辆新能源公交车已纳入智能化公交信息调度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公交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密织保障网
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天冷了,这里的饭菜也增加了汤菜,好吃又暖和。 ”11月19日中午,西段乡东赵村村民赵玉森和几位老人围坐一起享受着美味午餐,大家时不时交流称赞,场面温馨。
  和赵玉森一起吃饭的,都是东赵村的留守老人,他们的子女都外出务工,每年春节才回家团聚。看到老人们生活孤独,吃饭总是凑合,不利于身体健康,东赵村就依托365暖留中心,开设了爱心餐厅、书画室、棋牌室和娱乐室,打造了专门为村里留守老人服务的幸福驿站。目前,东赵村幸福驿站已为20名留守老人提供服务,受到老人欢迎。
  东赵村幸福驿站是“365暖留工程”实施中的创新。我市自2017年启动实施“365暖留工程”,今年,该工程被纳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任务目标为新建村级365暖留中心258处,年底实现农村留守人员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12处村级暖留中心,其中,2019年至今年10月底新建成209处,今年底前将再建成49处,即可实现留守人员全覆盖,目前各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对新建暖留中心的规划、选址工作,12月10日前全部建设完成。
  给弱势群体送去最需要的关爱,是我市密织社会保障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今年,我市全面推进社会大救助平台建设,将全市19个救助职能部门41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大救助中心,并对部门救助政策进行梳理,推进流程再造。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救助机构,全市各乡镇、村居全部设立救助网点,配备乡镇(街道)专职工作人员64人,村级协理员1050人。目前,已实现14个部门的37项业务进入综合平台运行,真正做到了“全域申请、居家办理”,实现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帮扶以及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和能力提升,9月29日,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面建成并正式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202户5537人,共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44万元。共有特困供养人员3162人,发放救助金1195万元。
  以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今年重点打造了朱集医养中心、德乐怡嘉和社会福利中心托老院等医养结合示范点项目。其中,朱集医养中心由青岛阳光佳苑养老集团社会化运营,原朱集中心敬老院特困供养人员由其托管,进行专业化管理,9月1日已正式启动运营,服务标准和质量明显提升。由城投公司投资建设的德乐怡嘉项目按照“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融合的智慧养老综合体模式建设,可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居家养老方面,依托农村幸福院、365暖留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完善了农村留守老人关爱保护服务体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铿锵承诺,温暖着70多万枣乡人的心。乐陵,正在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的路上阔步前行。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好生活全民享 民生答卷暖人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专题】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