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哲和他的画作《玄奘取经图》。 记者赵治红摄
刘名哲作品《新二十四孝之戏彩娱亲》
历时4年完成的白描点墨技法画作《西游精神·齐天大圣》(局部)
□本报记者赵治红本报通讯员郝坤
9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描点墨”画派传承人刘名哲绘画展在文庙西侧的崇圣公园地下商城公益展出。观展者涵盖各个年龄段,许多市民表示刘名哲的画作给自己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不同凡响的感受,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自幼痴迷绘画,开创硬笔点墨绘画手法
39岁的刘名哲是土生土长的乐陵人,从两岁开始就有不同寻常的绘画天赋,小时候非常喜欢连环画,受连环画的熏陶与影响,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名哲的母亲刘桂荣说:“他小时候天天在院里的地上用手指头画画,经常画到指甲磨秃,手指磨破,并乐此不疲。 ”
1996年,刘名哲考入乐陵市成职教进修学校,成为当年第一批美术生,进行了三年的系统学习。 1999年毕业后,刘名哲一直刻苦钻研绘画技艺,因缘巧合,一本画圣吴道子的白描画册引起了他的注意,里面的传统点墨技法让他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每每小心翼翼地翻看,舍不得描摹。
刘名哲介绍,点墨创作,盛唐时代就有,基于创作难度,真正掌握的人少之又少,导致几近失传。《唐朝名画录·序》记载:画圣吴道子曾感慨:“画技满身,唯点不可攀”。点,就是指的点墨技巧。点墨,又叫点绘、点画,即用点绘制,用一只笔“戳”出大小相同的点,但通过点的疏密来表现物体形象,以点的大小、繁简、虚实、轻重等各种关系,表现出形体深浅明暗的色彩变化和造型结构,使之具有立体感。点墨画法是一种极考验画者功力及耐性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欣赏价值极高。
刘名哲在古代软笔点墨基础上创新发扬为硬笔点墨的现代绘画手法,硬笔点墨作品在视觉上更为震撼,点更密集,画面更加立体富有层次感,但由于该技法绘制进度较慢,同样尺寸的作品也更为耗时。
历时4年,完成10米画卷《西游精神·齐天大圣》
本次画展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名哲创作的《西游精神·齐天大圣》。这幅近10米长的点绘大画历时4年之久,全程运用了白描、点绘等手法,并借鉴了老连环画的风格,使用针管笔,点绘(戳点)出古典工笔画的韵味,整幅画主体以孙悟空为题材。本幅作品由上千万个点组成,是画者倾心力作,远观整体震撼,近赏细节惊叹,是全球唯一一幅点绘巨制《西游精神·齐天大圣》。
缘于对名著《西游记》的热爱,刘名哲从小就有一个未了的梦,想把心里对《西游记》及齐天大圣的热爱,凭借自己的手和笔呈现在纸上,让人们从画里了解孙悟空,了解西游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游精神”。于是,刘名哲从2014年起,苦思冥想,并钻研了诸多相关西游记文化著作之后,以新颖的点画手法,用一支碳墨针管笔,在一张近10米长的纸上,借鉴老连环画的形式,以白描勾线,戳点为面,笔点的疏密来表现明暗过渡……由于这种点绘画法极其考验画者的毅力与定力,可以说在画这幅画的过程当中,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每天利用1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重复一个动作——戳点。除了吃饭睡觉,晚上也熬夜作画,牺牲了所有娱乐时间,几乎闭门谢客,每天睡眠二到三个小时,原想赶在2016年作为猴年春节的献礼,结果因为点绘过程实在缓慢艰难,在经历了3年之后才画了将近70%,因此未能如愿。
2017年,近10米的点绘长卷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日夜紧张戳点,最后一个点终于落定。刘名哲的发际线从额头延伸到头顶,眼睛从600度升到1000度,体重从55公斤降到45公斤。为了完成这幅画耗尽不知多少支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呕心沥血4年,历时35064个小时,戳出上千万个点,画出笔画数最多的点绘长画。
刘名哲说,他是怀着“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的取经精神,抱着致敬吴承恩,致敬《西游记》,致敬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游文化、西游精神的情怀,坚持不懈地以“取不到真经誓不回长安”的积极心态完成了这幅画作。
传承创新,点绘版《新二十四孝》问世
创作完《西游精神·齐天大圣》,刘名哲又创作了点绘版《新二十四孝》。汇合了古代二十四孝及近代二十四孝的精华,并进行了扩延,剔除了已经明显不符合现代意义、被现代人广为诟病的4则愚孝故事,使孝道可以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发扬。《古二十四孝》中,由于古代男尊女卑的缘故,男孝占的比例太大,女孝仅有1则,故替换上来的4则孝道故事均为女孝,以平衡二十四孝中男女孝道故事的比例。
付出终会有回报,近年来,刘名哲先后在国内各地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了多场画展,作品被业内人士收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020年,刘名哲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非遗传承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我将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创作出更多代表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回馈社会,影响后来人,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刘名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