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依托独特的绿色金丝小枣资源和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互动——
秋来景色新 多彩枣乡美

游客体验打枣(资料图)


枣林茶艺秀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到千年枣林,看散发出幽幽清香的串串小枣挂在枝头,感受丰收的喜悦;在独具乡村特色的枣乡人家品一杯茶或小酌畅饮,给心灵放个假;赴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寻找初心使命……进入8月,乐陵市千年枣林景区渐渐热闹起来。“成功的旅游不仅要让游客‘看得到’,还要让他们‘停下来’‘拿得走’。”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房绍良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奏加快,“诗和远方”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期待的旅游目的地。为此,乐陵市将枣林的自然风光与冀鲁边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深度相融,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实现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将一个产业赋予文化内涵,能够增强其生命力,膨胀其规模。发掘枣文化,是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地域品牌,做大做强小枣产业的有效途径。”市委书记樊廷雷的这句话,可谓是对乐陵做好文旅文章的高度概括。

红色为核,文旅融合全面起势

  到过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的人,都对其入口牌坊上写着的“枣乡红韵”四个大字印象深刻,这里的“红”,既是遍布冀鲁边区万亩枣林内的红枣颜色,又象征着革命先烈流淌的鲜血。也正是火红的金丝小枣和红色的冀鲁边区革命精神,构成了乐陵小枣、红色旅游的“双红”产业。“红色是富有激情的颜色,也是充满力量的颜色,象征着城市的活力。 ”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冀鲁边区革命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宋秀利说,冀鲁边区红色革命基因是乐陵的城市精神,做好红色文章,对打造乐陵城市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以万亩枣林为媒,我市充分发掘枣文化,大力开发与枣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业,打响金丝小枣品牌。从单纯卖枣吃枣到推动小枣文化走向全国,小枣文化游正从参差不齐的“景点旅游”向握指成拳的“全域旅游”转变。
  位于万亩枣林核心区的朱集镇,以枣文化旅游作为全镇发展的新增长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探索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径。积极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主题相对突出、功能相互补充的四大旅游片区,即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为核心,发展集红色教育、红色培训、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片区;以枣乡人家为核心,发展集乡村民宿、观光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体验旅游片区;以百枣园为核心,发展集休闲采摘、文化艺术、医养保健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片区;以朱集镇政府驻地为核心,发展集商业集散、旅游接待、医养康健等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片区,形成了红色历史文化与红枣文化交相辉映的“红色旅游”格局。
  聚焦弘扬冀鲁边区革命精神,我市致力于打造“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冀鲁边干部培训中心(乐陵市委党校)、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等,不断完善红色旅游要素。其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等,成为山东省统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今年2月,国家公布的山东1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光荣上榜。总投资3000万元的冀鲁边民兵拓展训练基地项目,有效解决了枣林旅游“有观光无体验”的问题,成为山东省研学培训基地。
  不仅如此,我市还依托黄夹镇、大孙乡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邢官庄余志远纪念馆,大桑树村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等一系列红色纪念景点,吸引中老年群体开启寻根之旅,对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进行延伸和补充。

绿色为底,打造身边的“诗和远方”

  行走在枣林之中,路两侧的枣林中不时出现鲁西北平原上特有的建筑,三五间平房、一个小院,朱红色的大门两旁挂着鲜艳的红灯笼,与宛如绿色波涛的枣林相映成趣,这便是枣乡人家。
  作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卫生城镇,原生态的千年枣林是朱集镇独有的绿色资源,这也是乐陵这座城市随着四季变换,在绿意葱茏与层林尽染中自由转换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把绿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好旅游底色、凸显地域文化、串联美丽风景,将绿与景深度融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让游客在枣林中闻枣香、品枣食,寻找“诗和远方”。
  我市确定了“乡土文化+民俗旅游”的乡村游模式。充分挖掘本地民俗文化产业,以生态枣林为基础,以前周、后周、王双志3个村为核心,建设完成“枣乡人家”项目,已初步建成集旅游、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枣林景区已成为全国最大千年原始人工结果林,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精品采摘园”和首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森林覆盖率达95%。
  前周村、后周村和王双志村各有特色。前周村以福寿枣乡为主题,建设福寿文化广场、长廊,为绘画、摄影展等活动提供平台;后周村以枣乡驿站为中心,打造农家乐集群,并优先打造了枣林书院、枣漫小院作为示范引领;王双志村以枣乡记忆为主题,建设了枣乡记忆展览馆。三大特色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了休闲乡村游板块。
  朱集镇党委书记孙玉贵介绍,依托千年枣林及枣乡人家项目,朱集镇今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以后周村及附近片区为核心开发民宿,培育具有鲜明乐陵特色的旅游品牌。目前,已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以现有民宿为基础,争取年内发展民宿20家,其中精品旅游民宿1家,2021年形成特色民宿集聚区。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慢生活的闲适,还能体会到绿色健康生活的快乐——沿旅游路蜿蜒向东,骑行在静谧悠远的枣林中,无论是在春花灿烂、枣芽吐绿的春天,亦或是一嘟噜一串闪金耀红的枣子像玛瑙镶嵌在树叶间的仲秋时节,无不让人感受到畅快的呼吸,心旷神怡。去冀鲁边民兵训练基地体验一次丛林探险、高空攀岩,还能在挑战自我中释放激情。
  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也催生了健康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有机生态采摘园、生态观光园、开心农场等健康市场业态迅猛发展。在“养生、绿色、健康”等理念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加大了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力度,研发出了夹心枣、红枣酵素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或许得益于此,朱集镇的长寿老人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守护绿色就是守护生命,守护枣树就是守护希望。 ”如今,乐陵人已达成了这一共识,保护好枣树,是枣产业、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为此,乐陵市不断加大对古枣树的保护力度,今年3月27日,朱集镇1万余株古枣树全部挂上了“乐陵市古树名木保护牌”,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为千年枣林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

多彩文化,别样风景惹人醉

  每年枣树刚发芽,万亩枣林就一片花团锦簇,金黄的油菜花格外显眼,棵棵枣树如虬龙深攀,朵朵菜花如油墨铺金,一静一动,一素一彩,构成了枣林独特的春景。
  5月,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踏春前来采风,赏枣花、品枣蜜,感受枣乡的春韵。进入8月,全国闻名的“中国画枣村”——朱集镇八里庄就开始热闹起来,小枣进入成熟期,颜色也漂亮起来,来自外地的写生、创作、交流的艺术家、爱好者陆续来到这里,进行“红枣”“丰收”的主题创作。“艺术家们爱画咱的金丝小枣,我们也爱画,小枣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长了我们村的名气,让更多人认识这里的人,看到这里的美。 ”正在画画的几个村民争相介绍起小枣的好处和村里的美。
  五颜六色的农民画,画出了枣乡的美,表达了枣乡人对家乡的热爱。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枣农爱上画画,加入到农民画的创作中来,全市逐渐形成了八里庄、孟家社区、杨盘村等著名的“农民画”专业村30多个,爱好者达到数百人,每年绘画作品达万余幅。王双志村枣乡农民书画院,聘请专业老师指导,组织当地农民参与农民画创作,并以每幅6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增加农民收入,弘扬红枣文化。
  今年,我市在朱集镇全面推广“枣药间作”及“枣油间作”,在枣林里种植油菜花、牡丹、芍药等3000余亩,既通过林下经济拓展了集体经济和农民的增收渠道,又让枣林增添了新色彩。
  像农民画一样,同样让枣乡文化“香飘万里”的,还有登上央视《魅力中国城》舞台的战鼓秧歌、梢头棍、特色美食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
  9月,万亩枣林又迎来收获的季节,红彤彤的小枣儿挂满枝头,正应了清代诗人吴泰庞“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作为金丝小枣的原产地,乐陵市已经连续举办了31届金丝小枣文化旅游节和8届红枣暨健康食品产业博览会。以节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经过30多年的培育,乐陵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从去年开始,我市又启动举办枣花节,拉长枣文化的宣传时长,丰富文化内涵。活动期间,游客不仅可以赏花游园,还可观看民间文艺节目展演,参加酿蜜、制陶等互动体验活动,感受枣乡的风土人情。
  美景、美食、美物、美艺将枣乡的人、景、物串在一起,相互交融,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带得走,有回味,真正实现了物美景新游人醉。从“养在深闺”到“慕名而来”,多彩乐陵的风景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天下宾朋。
□本报记者 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 贾鹏 郝坤 陈志博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秋来景色新 多彩枣乡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