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检查店铺进料登记信息。记者 黄晓龙摄
“这家店环境卫生,小米面窝头口味地道,我已经吃了五六年了,你也买几个尝尝吧。”3月19日11点,正在乐陵市康益康米窝头店购买窝头的市民刘清平对记者说。
见到顾客推销起了自家的窝头,已经开店20多年的店主卞红梅脸上写满了自豪:“我每天能卖200多个窝头,除了传统的制作工艺,主要还是经营的环境干净整洁了,大家吃着放心,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分局中队长韩峰介绍,自2017年起,全市开展小作坊三年规范提升行动,按照“整治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小作坊登记标准,健全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监管台账,严格按照六项规范,为符合要求的现场制售商贩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为符合小作坊办理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办理小作坊证。“我们按照要求把60平方米的店铺划分成更衣间、原料存储间、操作间、销售间,并建立了食品进料、添加剂使用账单,由专人负责管理。 ”卞红梅介绍,各间室采用铝合金门窗封闭隔断,洗手台处安装烘干机,房间全部配备灭蚊灯和紫外线杀菌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只有严格监管好企业的‘出口’,老百姓才能放心地‘入口’。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丽霞表示,在开展三年规范提升行动的同时,全市开展食品工厂规范化行动,积极打造规范化工厂模板,通过观摩学习,督促企业推行良好生产行为规范。目前,全市已有164家食品企业通过验收。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食品安全和供应稳定作为生活物资供应的第一要求,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开展守护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的食品安全专项抽检,紧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消费量大、风险较高的食品,以大型食品超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源头为重点,围绕居民日常所需米面油、肉蛋奶、果蔬及网络销售食品等消费重点,累计抽检食品100余批次;开展早市、夜市专项行动,助力餐饮服务行业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监管部门不仅要主动作为,更要科学作为,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刘丽霞说,为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将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餐饮行业划分为优秀(A)、良好(B)、一般(C)三个等级,对食品销售主体业态类别、管理水平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等级,结合监管资源,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及管理措施,加大对较高风险经营者的监管。
加强“线下”监管的同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网“织”到了“线上”。在卞红梅店铺的食品操作间,记者见到墙上安装了一台电视,电视墙面右上角安装有摄像头。“生产过程会通过摄像头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同时也会连接到市场监管分局的监控中心,这样消费者对我们的食品更放心了。 ”卞红梅笑着说。
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实时查看食品加工过程,运用后厨视频智能巡检系统对违规行为实现线上远程监管、整改任务跟进,经营主体可通过系统完成对整改任务的接收及报送,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实现向无纸化、智慧化的转变。目前,全市已有6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学校食堂实现了在线实时监管。□本报记者 黄晓龙 本报通讯员 李路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