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在校园安全建设中,同步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三大阵地”守护学生平安

阜平小学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本报记者赵治红本报通讯员郝坤宋兆营
  6月3日,在开元中学九年级十一班,老师张元香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们介绍预防溺水常识和溺水救护方法等安全知识。
  这是他们召开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暑假来临之际,市教育和体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制定暑期安全工作意见,通过主题班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集中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一次交通安全、防溺水、防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常识教育。
  我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新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力推进学校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体制创新,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打造成建设校园安全的“三大阵地”,着力加强安全教育、校车管理、消防安全、饮食安全、预防溺水、宿舍管理、校园欺凌、校园安保等工作,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学生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力打造“平安幸福”校园。

  教育课程化——
  每天都少不了“1530”安全教育


  “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时请同学们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追车、扒车、强行拦车……”6月25日下午,下课铃声响起,花园镇大韩小学老师许晴对学生们进行每天的安全提醒。这是我市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的缩影。“1530”,即每天放学前、每周五放学前和节假日放假前,对学生分别进行1分钟、5分钟和30分钟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
  市教体局强化学校安全教育课主渠道作用,要求学校每两周至少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测验“五落实”。将安全教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和中小学期末考试内容,将安全课纳入市、县两级优质课评选范围。同时推进德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常态化运用,借助全国安全教育课程、技能训练测评和安全活动等体系,集中对学生开展安全、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安全教育信息化、规范化。

  演练常态化——
  疏散演练,最多3分钟全部撤离


  6月26日,朱集中心小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下午3点警报声响起,各位老师立即到达指定岗位,引导教室内的学生快速疏散,各班老师带领学生弯着腰、猫着步,用手捂住口鼻,沿着学校指定路线快速前进,有序撤离到学校操场安全地带,耗时2分50秒,随后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无一名学生滞留。
  各学校利用学生上下学、大课间等时期,定期开展以防范交通事故、溺水、食物中毒、拥挤踩踏、地震、水灾、雷击、火灾、校园伤害、传染病等主要内容的演练活动。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演练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等活动,各校都会组织师生通过参观展览、模拟演示、亲身体验等形式参加安全实践活动。
  我市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各学校“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演练”活动常抓不懈。市教体局要求各学校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全员安全培训,提高依法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市交警大队民警定期去各学样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讲课。民警教育孩子们在户外道路中时刻做到不玩手机、不随意乱闯马路、不争强好胜追逐打闹。通过学习,孩子们表示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争做模范好榜样。

  家校同携手——
  家长护学岗用爱撑起一片天

  每年寒暑假到来之际,市教体局都会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同时制作宣传单,到每个乡镇集市发放,将交通安全知识、预防溺水、居家安全常识、旅行安全常识、心理安全常识等安全教育常识,发放到家长手中。“不光能收到宣传单,只要是假期,我几乎都能在家长微信群里收到班主任发的防溺水宣传信息。”实验小学西校区学生张欣宇的家长张立富介绍。
  全市各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家庭成员对学生的监管责任,强化对寄宿生、留守儿童的看护,倡导全社会关心学生安全,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
  各学校指导家长委员会成立安全教育专委会,统筹安排安全教育家校合作事宜,签订家校联系安全责任书。同时,各学校定期召开安全专题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及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将安全教育和培训延伸至学生家庭。
  家长李欣刚是阜平小学家长护学岗的一员。他介绍,家长护学岗的职责是每天上下学的时候,在学校外面劝导和疏通违规停放车辆,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同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等。“校园安全稳定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韩文龙说。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大阵地”守护学生平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