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金堤遗址
  金堤系春秋古堤,取固若金汤之意。乐陵的金堤,在西南从德平入境,被张屯一带的老百姓称为 “齐堰河子”。经杨安镇堤口刘村,斜伸东北至小刘村,又经杨安镇、堤口杜,至铁营镇的大、小白张出境进入阳信境内。
  早在春秋时期,处于黄河下游的各诸侯国为防水患,皆筑大堤。秦统一中国后,对大堤进行了整治。金堤始筑驰道,蜿蜒数千里,宏伟壮观。民间至今尚有秦始皇“北修长城挡鞑兵,南修金堤挡洪水”的说法。
  汉代,金堤得到进一步修理,成系统堤防,并不断增修石工,加高增厚。据《汉书·沟洫志》载:“河决馆陶及东郡,金堤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顷,深者三丈。 ”由此可见,金堤与黄河是相生相伴的。
  西汉末期,黄河下游决溢。王景治河后,又在新河道两岸修筑堤防,自汴口以东沿河积石垒堤,也统称金堤。据《后汉书·治河略》记载:“后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使王景修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 ”自汉代以后,也多用“金堤”泛指其他修筑坚固的堤防,从宋代(960年-1279年)开始,河道每摆动一次,沿河两岸均要兴筑大堤。清《阳信县志》载:“金堤……历代筑之,以捍水患,通谓金堤。 ”这样,在古河道长期行经的地方形成多重大堤,当地群众和一些文献也称这些堤防为金堤。据清《乐陵县志》载:“县南二十五里,金堤高三丈,阔二丈,延袤东西不知底止,未审何代所筑,父老相传障黄河之正流。 ”
  从历史记载看,金堤随着黄河决口、改道,不断毁坏,又不断修复,与现在的黄堤一样,随着黄河的河道筑起高高的大堤,保护着沿黄各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乐陵境内的金堤大多地段已了无踪迹,只在城南25里处保留着较短的一段堤形。
摘自《乐陵春秋》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金堤遗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