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枣林阻击战遗址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区司令部旧址


参观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


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发行的北海币展示


余志远纪念馆揭牌


  乐陵作为冀鲁边区核心区,燃起山东抗日第一缕烽火,孕育形成了“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近日,20余名革命先辈后人走进这里——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贾鹏刘敏郝坤
  4月9日,我市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冀鲁边精神”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周贯五将军长子张隆裕、郭宗凯之子郭苏建、张荣亭长子张铁夫、马振华之孙马新义等20余名冀鲁边革命先辈后人走进乐陵,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追忆英雄壮举,寄托深切哀思,并为枣林阻击战遗址、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区司令部旧址、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和余志远纪念馆揭牌。
  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是抗战初期山东省最早建立的战略根据地,乐陵作为冀鲁边区的核心区,在这里燃起了山东抗日的第一缕烽火,孕育形成了弥足珍贵的“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 “这次揭牌意义非凡,4处革命遗址、场馆,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打响的山东抗战第一枪的见证,还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抗战历史的记录和缩影。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是为了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有新作为,更好地砥砺前行。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房绍良如是说。
枣林阻击战
打响山东抗日第一枪
“冀鲁边区抗战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山东抗战史上的四个第一。 1937年7月15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7天,在旧县镇成立了最早的抗日民众团体和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救国军,成立了最早的抗日民主县政府——乐陵县政府,发动了最早的农民抗日武装起义——黄夹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战第一枪——乐陵枣林阻击战。抗日烽火在冀鲁边燃起,迅速燃遍齐鲁大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驻守京津地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今山东省乐陵市人)率部奋起反击,层层设防,寸土必争,但终因力量悬殊,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1937年8月中旬,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向南进犯,同年9月24日占领沧县。 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所辖第八十一师师长展书堂(今河南省西华县人)率部在德县与日军拼死激战,几乎全部殉国,5日凌晨德县失守。 11月8日,日军109师团118旅团从沧县进犯盐山并占领县城。 11月10日,日军兵分东、西二路南侵,西路日军攻占旧县镇,旋即通过鬲津河大桥侵入乐陵,乐陵国民政府县长李念洲放弃河岸阵地,逃离乐陵;同日,东路日军攻占庆云县城(今河北盐山县庆云镇),随即沿鬲津河北岸西行,由三间堂大桥进入乐陵,遭到韩国珍和东辛店乡农学校校长苏明(原名杨绪名,中共地下党员)、教育主任钱杰东(时任中共乐陵中心县委组织委员)组织的抗日武装顽强抵抗。
  乐陵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经过多年研究和资料论证后认为,乐陵城东北枣林阻击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战第一枪。
  据资料记载:苏明在《他引导我走向革命——忆钱杰东同志》中回忆道:“日军自庆云县向乐陵县进攻,共有7辆装甲汽车。我们守的是公路两旁的枣树林,公路上放了一些农民的犁耙。中午时分,敌人的车队到达。我们即自公路两旁向敌人开火,战斗约十几个小时,双方相持不下。敌人又从庆云县调来迫击炮,向我们轰击,最后双方都撤退了。当时,县城早已失守。 ”由此可知,此次阻击战从11月10日中午一直持续到夜晚,当得知乐陵县城沦陷后,双方撤出战斗。
  关于此战,《中共乐陵地方史》也有记载:“西路日寇当晚占了齐家油坊,乘虚攻入乐陵……在东路,日寇遭到我地下党员、二区区长韩国珍率领的抗日武装的顽强抵抗。 ”
  所以说,此次枣林阻击战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点燃了齐鲁儿女抗战救国的星火。
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区司令部
20余县抗战武装的指挥中枢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而开辟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充分发挥共产党在民族抗日斗争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发出了“派兵去山东”的伟大号召。在这一背景下,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委员肖华率部分干部,组成300余人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以下简称“挺纵”),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乐陵,标志着冀鲁边区的抗日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肖华重新调整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并任书记,把司令部驻进乐陵城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区司令部主要组织开展了三项工作: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对日军作战。
  1938年底,冀鲁边区抗日武装力量由原来的不足3000人发展到15000人,1939年则发展到20000余人,成为山东六大抗日战略区中主力部队发展最快、人数最多的一个区。同时,区县两级发展抗日战委会、妇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100多个,参与群众数十万人。为培养边区党政军基层干部,“挺纵”在乐陵城组织了抗日军政学校,司令员肖华亲自为学员作形势报告,讲解游击战术,深受学员欢迎。同时,肖华还积极争取国民党高树勋部联合抗日,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策划的“冀鲁联防”。
  1939年春,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冀鲁边区特工委、军政委员会、“挺纵”、冀鲁边军区等党政军中枢机关,由边区中心乐陵县城转移至鬲津河畔乐陵西北部的大桑树村。
  当时,大桑树村就是一个近千户人家的村庄。“挺纵”司令部设于村内一处农家小院里,指挥边区20多个县的抗日武装斗争。后来,“挺纵”八路军平津、鲁北、津南、运河等数个支队奉命整编为115师教导六旅,旅长邢仁甫(后叛变)、副旅长黄骅、政委周贯五、政治部主任杨忠。教导六旅下辖第六、第七、第八三个团,外加一个警卫营和一支渤海特务团,计4000余兵力。
  位于大桑树村的“挺纵”司令部旧址,院中正房是“挺纵”、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冀鲁边军区(教导六旅)首脑办公、开会的场所,肖华、李启华、符竹庭、马振华、周贯五、黄骅、杨忠、龙书金、陈德、杨承德、仉鸿印等数十位边区党政军领导在此工作。院子两旁的侧房是机要室、警卫室。 1940年5月,冀鲁边军区(教导六旅)政委周贯五和时任东光县文教科长张玉桂在这个农家小院中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正在这里参加会议的十余位军政领导集体向他们表示祝贺。
  1943年2月24日,日军向冀鲁边区再次发起疯狂“围剿”。 2万多日伪军将大桑树村包围,军区副司令员黄骅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分散突围,司令部在“铁帽子五连”的掩护下安全撤离,但有180多名干部战士牺牲在这里。这就是大桑树突围战。像这样的战役,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在冀鲁边先后发生117次。
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
根据地发展壮大的金融基础
  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是抗战时期整个冀鲁边区最为流通的货币,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珍藏的北海币,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1941年夏,冀鲁边区党委决定,由边区财政委员会负责,筹建北海银行。 6月,北海银行在鬲津河畔乐陵县大桑树村正式成立。大桑树村、霍家寨村南有一条起伏连绵十几公里的东西走向沙丘土岭,最高处可达三四十米,树林茂密,灌木丛生,覆盖着大片大片的荆棘。在形势危急时,印钞厂就转移到这里隐蔽。
  时任行长张耀曾带领边区第一专属粮秣科和乐陵县建设科的4名干部和1名技术工人,借用乐陵县委印刷报纸和第一专属印制粮票的两台石印机,印制出了第一批加盖“冀鲁边”印章的北海币,在边区全面流通。
  1941年7月,冀鲁边区北海银行由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统一管理,改称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各专属成立支行,各县筹建银行办事处。同时,组建边区贸易管理局,负责兑换和回收贸易市场各类货币、伪币,并加强贸易兑换管理工作。
  1942年2月,边区银行转移至海兴县境内。其实,冀鲁边区北海币要比边区银行的建立还要早。 1941年初,由边区文救总会副主任王永礼和第一专属副专员朱林森负责,从天津购买票版,利用文救总会两台石印机,在乐陵西部村庄小宋家和宁津县白菜魏、张户头,先后印制了1600万张北海币,面额四种:一元、五角、贰角、一角。
余志远
浴血奋战抵外侮 枣乡英烈垂千古
“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 ”在投敌与殉国之间,26岁的余志远毅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并咬破手指写诗明志。
  余志远,原名张汉卿,1917年出生于乐陵黄夹镇邸家村一个乡村医生家庭。 19岁毕业于乐陵县立中学师范班,选任张牌村县立初级小学校长。 1937年8月13日,冀鲁边区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余志远被任命为第六团军需副官,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乐陵黄夹区区长兼动委会主任、花园区区长。 1941年春,余志远被边区任命为乐陵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率领县政府、县独立营与日伪军巧妙周旋、浴血战斗,在艰苦异常的冀鲁边区敌后战场上,领导本地抗日军民对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1943年4月10日凌晨,余志远率领县政府机关和县大队一连武装,在乐陵西部游击作战时陷入日伪军重围。余志远率领数名战士退守邢官庄一户农家院落中,继续与日伪军作战。敌人爬到房上揭开屋顶,拿着手雷威逼他投降。他蘸着伤口的鲜血在墙壁上写下:“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 ”随后,毅然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
  8年的冀鲁边区抗战,是最艰苦、最残酷、最忠诚的抗战。冀鲁边区是平原,没有山丘的掩护,抗战异常艰苦惨烈,期间对日伪军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有10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名战士、民众英勇牺牲,马振华、李永安、吴匡五等冀鲁边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民政部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中,冀鲁边区有29人,占到1/30。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军烧杀抢掠,在冀鲁边区制造了大小上百个惨案,杀害群众10余万人,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数。重大惨案有陵县凤凰店惨案、济阳惨案、乐陵大孙村“千人坑”惨案等。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