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坞镇杨盘南街村民在老年大学练书法。 记者胥爱珍摄
铁营镇段家村广场舞队演出
□本报记者胥爱珍本报通讯员郝坤王斐
休闲健身、非遗展演、书画摄影……在我市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寒冷冬日还是明媚春天,不论是宽敞的户外还是整洁的室内,各种文体活动此起彼伏,男女老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画画的、跳舞的、唱戏的,踊跃参与,自得其乐。“城乡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得益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汪建国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狠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各类文化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城乡群众便捷、自主地享受到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五有十个一”,公共文化设施建到村
3月7日一大早,丁坞镇纪楼村64岁的村民朱子谦就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下午骑车去杨盘南街的老年大学看演出,还能跟着老师学画农民画、做泥塑。”他说,家门口文化场所多了,村里还有广场舞队和锣鼓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以前爱打牌的习惯都改掉了。“文化阵地的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舞台,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丁坞镇文化站站长孙梦琪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严格按照“七个一”标准,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每个中心都有一个标志牌、一个宣传栏、一个图书室、一个多功能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套文体设施设备、一名文化管理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集社区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团队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中心。
市里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以“有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做到一乡一展馆、一村一展室;有乡村文化活动阵地,做到一乡一礼堂、一村一舞台;有特色文化产业,做到一乡一园区、一村一产业;有乡村道德模范引领,做到一乡一楷模、一村一乡贤;有专门文化管理队伍,做到一乡一组织、一村一专人”为内容的“五有十个一”工程建设,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新模式。
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乡村文化发展,确保到2020年底,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全部达到“五有十个一”建设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村,建到群众家门口,让基层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迎刃而解,建起了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 ”汪建国说,目前全市484个社区(村)全部建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达到了德州市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效能考核标准。
服务下沉,文化滋养润心田
孙梦琪最近正忙着组织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到各村巡回演出的事情。“从下周起,每周四下午,我们都会组织一批文艺志愿者下村表演腰鼓、秧歌、扇子舞、快板书等节目,欢迎村民们到各村大舞台观看演出。 ”3月7日,孙梦琪在“丁坞镇文化”微信群发出这条通知,得到各村群众的纷纷称赞。
有了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有周到的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我市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制度完善,有专人负责,长期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针对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文化演出活动、“一村一年一次”图书下乡活动、“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放映活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消防安全讲座、健康知识科普、法律知识宣讲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教育、学习娱乐健身等服务,每月还组织妇女儿童参加文体活动,组织社区票友、文艺爱好者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2018年,我市各级共组织“十九大”精神文艺巡演、送电影下乡近9000场,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乐陵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活动,2019年春节前后,战鼓秧歌、梢头棍等一大批本地文化大戏在城乡上演。“基本达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惊喜’。”汪建国说,我市抓好文化人才培训,实施“农村文艺骨干千人培训”工程,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成长起来,把一场场高质量的文化活动送到群众面前。
每年正月初三举行的杨盘南街村的“农民春晚”,远近知名,50里以外的宁津人都来观看。作为南街村文艺队的创办者、“农民春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52岁的陈焕滨从小就跟父辈学扭秧歌,是个十足的“文艺迷”,更是村里文化活动的热心人,他组织的“农民春晚”,参加乐陵市农民文艺汇演,连续3年获得一等奖,还在德州市非遗文化展演中多次获得二等奖。
“基层文化爱好者也是基层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管理中起到润滑作用。 ”孙梦琪深有体会地说,“哪个村的文化生活丰富,哪个村的邻里关系就和睦融洽,乡风文明和谐。 ”
“互联网+”,文化供给更精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对文化文艺工作提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引。 ”汪建国说。
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市民需要什么文化活动,希望获得什么文化服务? ”市文广新局开展了深入的走访调查,将群众的文化需求列出清单,进行汇总,“我们将精准定位市民的文化需求,建立‘自下而上、按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的服务,实现文化产品的精准供给。 ”汪建国介绍,目前,他们正筹备开发“市级公共文化服务客户端”,推动传统公共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采集全市各级文化场馆及文化活动的信息,畅通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让群众只需坐在电脑前,或者点点手机,就能点单文化节目和服务,实现全市公共文化一张网、一键通。“数字服务平台可以收集群众需求、实现供需对接,有效提高服务效率。 ”汪建国说,“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在一些先进地区已经有可借鉴的经验,可以破解当前群众文化需求与政府文化供给信息不平衡的问题,推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和延伸,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不仅如此,市文化部门将加强与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沟通合作,壮大市级文化志愿者队伍,打造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