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生命顽强的抗日小学
  1937年11月,日军南犯冀鲁边区,乐陵县的学校全部被迫停办。
  1938年9月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乐陵成立后,纵队政治部主持集训了边区各县教师,在边区各地逐步办起农民夜校、午校和抗日小学。到1943年,乐陵县先后办起7处抗日高小和342处抗日初小。
  别看这组数据很多,其实在那种条件下办学是十分艰难的。从1939年开始,边区抗战环境日趋恶化,特别是作为边区中心的乐陵县,三里一岗楼,五里一据点,日伪军频繁“扫荡”“清乡”。
  为适应这种险恶环境,乐陵县办学体制多种多样,有全日制、半日制、早晚班和小先生制等。小先生制就是大学生教小学生,以解决班级过多、师资不足的困难。师生大都为游击上课,发现敌情就跑,敌人走了再学,有时他们还分组到群众家里学习。
  说是学校,但没有固定地址,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师生们时刻准备转移,大家时常席地而卧,露宿野外。即使是这样,学校的举办仍受到百姓们的支持和欢迎,拥有着劲草般的顽强生命力。
  因为这些抗日小学不收学生学费,贫苦农民子弟都有入学的机会。文化课基本上是语文、算术两门课。语文教材是县抗日政府统一印刷的小册子,给每个小学校发几本做教材,学生自抄课本,或老师抄写课本,算术教材则由教师自编。
  1939年冬,在大宋家成立了乐陵县最早的抗日高小,有60名学生,经常在大宋、孟家一带游击上课。 1942年在日伪军扫荡中,5名学生被捕,学校停办。 1940年秋,在三间堂成立了靖远抗日高小,有学生70名,为靖远县抗日政府文教科领导,在三间堂、李名杨、张发家一带游击上课。 1941年冬天,文教科工作人员在敌人扫荡时被捕,学校停办。大桑树、赵古屯、孟云乡等三处抗日高小也先后在日伪军扫荡中停办。1942年,在杜家一带成立吴北斗抗日高小,后迁于于大邦游击上课,学生50名,1945年迁到吴北斗天主教堂。1943年,乐陵抗日县政府教育科还在王六家成立了抗日高小,有学生40名,常在王六家、康家、李贯家一带树林中学习,有时在庙里上课,1945年迁到茨头堡,成为茨头堡完小。
  抗日小学在教学的同时,还进行抗日活动,站岗、放哨、送情报、贴标语、唱歌曲,宣传抗日政策。年龄大的学生可随时参军参战。当时流行着有关抗日小学的歌谣:“敌来我跑,敌走我学,到处是操场,遍地是课堂,拂晓放岗哨,黄昏上音乐,与敌周旋练身体,大娘炕头上自习。 ”
摘自《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命顽强的抗日小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