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坑洼难行的土路、泥路,到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乡村遍布 “断头路”,到 “三横三纵一环”城乡路网, 131公里 “大外环”畅行枣乡大地;从缺乏养护、影响安全,到全省首创 “建管养运安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换来了我市千余公里农村公路 “旧貌”变 “新颜”。而路网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折射的是交通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转变。
“民心路”修到百姓 “心坎上”
日前,笔者来到杨安镇堤北董村,只见村路街道干净整洁,公路畅通,绿化优美,一个典型的美丽新农村呈现在眼前。 “往日 ‘车见愁’的泥泞土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平整的水泥路,更让俺打心眼里高兴的是村路是按咱老百姓的想法修起来的。”村民顾法珍说。
2014年,我市对村内公路进行整修,在整修前还不忘问计于民。群众反映原来的沥青路容易破损,下雨时容易积水,不利于村内道路出行,想修水泥路。为此,市交通局在德州市率先推出“工程菜单”,在符合工艺标准的基础上,将统一的修路方案,改为水泥路面、沥青路面等六种建设方案,供群众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优方案。
“我们把公路网化工程作为转变作风的有效载体,改过去政府 ‘一刀切’的做法,把心思用在服务大众上,群众需要什么样的路,我们就修什么样的路。”市交通局党委委员侯青松说。近年来,市交通局立足民情实际,统筹设计、建设、管护,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仅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就投入3.88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惠及17个乡镇 (街道),创造了公路里程最长、工程标准最高等六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之最,构建起村村相连、出行便捷的农村路网格局。
“换位体验”让服务更接地气
日前,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钟云生以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到市运政服务窗口工作了一天,亲身体验群众咨询、办事的感受。 “换位体验不仅能亲身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让服务更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思考角度变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钟云生说。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市交通局开展了 “换位体验”活动。党员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乘坐公交、出租及长途客运车辆,从群众的视角察实情、看问题;局党委班子成员以普通管理人的身份到运政服务大厅执勤,查找有无 “衙门”作风、乱用职权等问题。运政管理人员与交通监察人员换位体验,查找有无吃拿卡要、乱收错罚等问题。
(上接一版)通过“换位体验”活动,该局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带动工作作风大转变,根据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便民服务八项制度、九项措施,不畏难、不避短,提高服务实效,并利用市民热线、承诺热线、驻村帮扶等渠道,第一时间答疑解难,克服“等望靠”思想,严防“慵懒散”现象,把讲执行落实到第一线、最基层,先后解决行政审批、客运服务、道路改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20多项。
“廉政文化”凝聚勤政为民正能量
30多幅紧跟时代步伐的经典语录、廉政警句、道德格言、廉政法规出现在市交通局办公楼的走廊内,每当走过这些图文精美的“廉政文化墙”,就会有一股浓郁清新的廉政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每天上班路过廉政文化墙,总习惯停下来看看。这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廉洁奉公,要把工作干得更好。 ”交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福臣说。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作风的转变,离不开思想的转变。交通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党内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学习教育等各类制度20多项,编制了岗位职责和廉政风险分布图,设立了内容严肃而生动的党风廉政文化墙和党建文化长廊。紧紧围绕廉政教育主题,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形式,宣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要求和党风廉政知识,并通过党课教育、警示教育、红色教育、知识竞赛等丰富形式,将廉政文化的正能量传递给每一名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为勤政廉政服务广大群众奠定坚实基础,让“忠诚团结、和谐包容,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人心。
(耿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