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樊廷雷在中国共产党乐陵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上接一版) (二)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始终坚持 “为民务实”的执政理念,每年民生支出均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五年来社会民生事业支出累计突破100亿元。实施了投资145亿元的169项城建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市容市貌大幅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农村公路网化、城乡中小学楼房化等工程全部完工,通过全省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精准扶贫完成预期目标。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健康促进县。人口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实现全覆盖。低保救助标准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 “十二连增”。 “平安乐陵”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大孙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孙轶青艺术馆、红枣博物馆和调味品博物馆。开展 “五四三传统文化传播工程”、 “我文明乐陵文明”活动, “诚信、文明、包容、开放”的乐陵精神形成共识。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冀鲁边精神进一步弘扬,叫响 “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的红色文化品牌。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网格化作战,共同抓好生态环保工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缔 “土小企业” 93家,关停高污染企业11家,培育起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源等新兴环保产业。下决心关停小型燃煤锅炉,治理建筑扬尘,推广散煤清洁化,整治城区黑臭水体,实施了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跃马干渠人工湿地等环保工程。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绿满乐陵”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8%。市中街道和朱集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12个乡镇成为省级生态乡镇,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开展 “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 “双百结对帮扶”活动。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共立查各类违纪违法案件61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10人。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和政协职能充分发挥,法治乐陵建设深入推进。人民武装工作取得新成效。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好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央和省委、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关怀关爱,得益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第十二届乐陵市委,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在乐陵投资创业的广大企业家和外商朋友,向始终关心支持乐陵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公共财力严重不足。二是城市建设管理、交通管理存在短板,生态环境仍需优化,大量棚户区仍然存在,人民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三是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养老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四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抓党建的方法不多、创新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班子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够,存在办事不公等问题;部分单位党建机关化、形式化,不接地气、缺乏特色。五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高,先锋模范意识淡化;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不敢担当、不愿担责,存在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不强,违法乱纪时有发生;存在特权思想,阳奉阴违、上热下冷,中梗阻问题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攻坚、有效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思路和目标
  乐陵是山东省规划的7个县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德州市副中心城市。未来五年,建设富美和谐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富”,就是富强、富裕,让公共财政的蛋糕更厚实,让人民群众的家底更殷实;“美”就是秀美、生态,让枣乡的水更清、天更蓝,让我们的城市更靓丽、家园更美丽;和谐就是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诚信包容、平安舒适的宜居兴业之城。
  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以率先实现 “四个全面”为基本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协调推进 “五位一体”建设,着力打造和谐乐陵、诚信乐陵、活力乐陵、生态乐陵,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建设富美和谐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6%以上。到2021年,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德州前列。
  ——区域中心城市初步形成。搭建起5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城市环境明显改善,产业承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交通物流中心、生产消费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创新创业中心。
  ——群众幸福指数稳步上升。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实现更大发展,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干部职工工资性收入跨入德州第一方阵。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大爱为国、敢为人先、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冀鲁边精神得到弘扬, “诚信、文明、开放、包容”成为共同遵循, “诚信乐陵”成为行为共识。城乡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洁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大幅提高、作风持续转变。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围绕 “稳中求进”工作基调,积极抢抓京津冀、黄三角等战略开发机遇,结合乐陵市情,坚持 “好中求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一)培植主导产业。做强工业经济。围绕培强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力争到2021年,五金机械装备、食品加工、调味品、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体育、精细化工等7大产业,全部达到百亿级规模。做活服务业。围绕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着力引进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邻里中心等传统服务业,培育房产开发、金融保险、交通物流、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休闲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做优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 “三权分置”,建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高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培强金丝小枣、调味品、马铃薯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京津冀优质农 (副)产品供应基地。
  (二)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外向度,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招商政策。围绕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立足市情,研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竞争力。面向重点区域招商。强化与北京、天津、河北、济南、山东半岛等区域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围绕汽车零部件、体育、五金机械装备、食品及调味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增链补链,做大做强。瞄准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主攻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以商招商。充分利用现有企业、项目,推介乐陵、吸引投资。本地企业技改扩产,新上项目,对外合作,享受外来客商同等政策。充分发挥乐陵人在外创业多、就业多的优势,积极吸引老乡温情回归,回乡投资置业,引进投资客商。
  (三)加快园区建设。坚持把经济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力;做好专业园区规划,推进产业招商,壮大产业集群;抓好土地规范管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税收贡献率;健全服务机制,推进项目快速投产达效。循环经济示范园要引进专业团队,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效益关,围绕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引进配套项目;加快德滨高速铁营出口、110千伏变电站、供水提升工程,以及铁营镇人居环境工程建设,实现工业园区与新型城镇的协同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转化发展动能,争取2021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实施柔性人才政策,落实 “钻石19条”,汇聚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乐陵市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平台建设,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优化营商环境。强化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努力打造诚信包容、公正透明、服务高效、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善待企业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人的浓厚氛围。创造诚信环境。政府要依法行政,建立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严查乱收费、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施 “质量兴市”战略,强化质量意识,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纳税、追求品质、打造品牌。强化资金支持。每年设立1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其中, 3000万元用于引导工业创新, 3000万元用于引导服务业发展, 3000万元用于引导现代农业发展,1000万元用于引导文化宣传发展,助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解决广大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企业家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
  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机遇,努力搞好城市规划,安排好城建工程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融集各类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化进程。到2021年,形成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级城镇发展格局。
  (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一是拓展城市框架。把城区向西推进到京沪高速,向南拓展到德滨高速,实施240省道绕城改建、挺进路东延等工程,构建5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拓宽改造旅游路,实现乐陵景区与庆云景区的连接。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坚持让利于民,给老百姓建最好的房子,努力做到所有安置区位置好、环境好、配套好、设计好、建筑质量好、物业管理好,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棚改成果。力争5年内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抓好枣城大街南延、阜欣路等城市道路、地下管廊,中传未来城市智慧广场、德百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城建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四是强化城市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拆违拆临力度,清理违法违规占地,推进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城市卫生明显改善。
  (二)建好特色小镇。强化空间布局。根据区位优势,在城市东西南北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形成辐射周边的卫星城镇。发挥产业优势。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小镇,以特色小镇,打造产业集群,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用好政策扶持。抢抓国家 “千企千镇工程”政策机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促进镇企融合、共同发展。开展好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21年,朱集镇、杨安镇、铁营镇、丁坞镇、郑店镇、黄夹镇,打造成优势产业明显、服务功能完备、产城人文相融合的特色小镇,其他乡镇成为镇域生产、生活、商贸中心。
  (三)打造美丽乡村。坚持高标准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注重保护农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历史古迹和自然景观,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留住浓浓乡愁。强化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打造生态文明乡村。补齐设施短板。深入落实山东省农村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水、改厕、改暖 “七改”政策,打造 “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文明健康”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全力改善社会民生
  (一)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坚决按期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认真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继续抓好光伏、旅游、电商、特色种养加等扶贫项目。充分整合行业部门与全社会力量,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短板。建立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长效机制。围绕我市红枣、调味品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确保贫困人口收入稳步增长。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商会、残联、民族宗教等行业部门作用,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二)发展提升民生事业。健全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救助、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突出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待遇,提升办学水平,加快民生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深入推进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抓好市人民医院搬迁、中医院改造,铁营镇、黄夹镇等卫生分院建设,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推行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好市康复养老中心、乡镇医养综合中心、社区 (村)养老服务站,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三位一体”养老服务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 “平安乐陵”建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始终对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各类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大力规范整顿药品市场秩序。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强化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渠道,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一)打造 “诚信乐陵”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诚兴业,继续实施“五四三文化传播工程”,开展 “我文明乐陵文明”活动,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诚信文明建设,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争做出彩乐陵人, “诚信乐陵”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红枣文化、民俗文化等乐陵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二期、龙山公园、档案馆、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让乐陵处处彰显文化之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和娱乐设施全覆盖。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立足我市特色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博览、体育创意等文化产业,办好 “枣博会”和 “味博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乐陵故事,传播乐陵声音,展示乐陵形象。
  七、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建国家生态市,打造 “林海、碧水、健康”的 “生态乐陵”,建设京津冀鲁地区知名的 “花园城市”。
  (一)创造生态宜居环境。大力实施生态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京津南部20万亩 “林海”。抓好跃马河国家湿地公园、马颊河湿地公园、冀鲁边湿地公园、盘河水质治理等重点工程,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开展生态修复治理,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加强生态廊道建设。提升改造S314、 S247、S240三条省道绿化带,建设马颊河、跃丰河、漳卫新河以及西部新区中轴线四条景观带。加强水系生态保护。建设碧霞湖水库、丁坞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带,构建起林海绿城、碧水绕城、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环境。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示范与应用,开通新能源汽车客车网线,推广新能源汽车城乡公交。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力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绿色生态。
  (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搭建休闲健身平台。抓好奥林匹克公园、玉心池公园、枣林健康步道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游玩、赏景、健身的良好环境。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形成 “人人养成健康行为、人人参加健康活动、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良好氛围。
  八、努力提高党建水平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加强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机关党建水平,抓好 “两新”组织和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推进党的组织全覆盖、起作用。深入关心关爱基层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防 “四风”反弹,严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良好党风带政风、正民风;加强党风廉洁建设,落实党委 (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健全日常督导考评体系,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规党纪,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二)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讲规矩、讲诚信、讲正气、讲责任、讲协同、讲执行”,在工作实践中强化党建、锻炼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 “三严三实”,重用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健全干部任用机制。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让干部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强化干部考核、评价、录用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挪位子。加强干部关怀工作。创新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让敢担当、敢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放手干事。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市人大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市政府依法行政,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转变。支持市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认真做好工商联、民族宗教、对台和外事侨务工作。鼓励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老龄委、科协、文联等发挥职能、服务大局。加强党管武装,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打造和谐乐陵、诚信乐陵、活力乐陵、生态乐陵,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乐陵建设富美和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篇章!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樊廷雷在中国共产党乐陵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专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