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九大金句”话中国经济
作者:光明网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回首近三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预期走势发表了系列讲话,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现归纳总结总书记九大金句,直面中国经济,点穴开方。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2013年上半年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处于 “三期叠加”阶段的重大判断。 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何谓新常态?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 “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修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 ‘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 新常态下的创新,更多靠分散试错,靠千军万马的大众创新,通过竞争脱颖而出。分散化创新是未来创新的主流,同时一些共性的和基础平台的创新,离不开协同创新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一些关键创新离不开集体攻关。需要将个人激励和集体协作有机结合,去激活我国各种创新要素的潜力和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更成熟阶段平稳迈进。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强调。 新常态下我国增长动力结构,将既不同于原来快速释放后发优势阶段的模式,也不同于欧美经济体主要靠创新驱动和消费主导的模式,而是介于二者之间过渡状态,呈现规模经济和结构变动释放增长效应逐渐减弱,同时质量效益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贡献逐步增强的混合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2015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 “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时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在需求结构上,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新常态下,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创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靠引进技术,资源要素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靠抓大项目、按照雁行模式发展产业等方式的效果也日渐削弱;在看不清技术突破方向的前提下,政府集中资源强力推进的优势也明显减弱。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思想、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带动作用,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要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的道理。对各种矛盾要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只要看准了的改革,就要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在第二十四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 要认识到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会长痛的道理,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大石拦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改革关头勇者胜。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 ‘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2016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 着力于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是优化资源配置过程,是在做好增量结构调整的同时,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花在盘活存量调结构这篇大文章上,使更多的资源转移到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上,而不是继续搞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和生产,使市场经济结构停留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陷阱之中。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