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向东为老人做饭
田向东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从事乡镇基层工作二十余年里,他爱岗敬业,特别自担任救助站站长、敬老院院长以来,他没有一句豪言壮语,用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他自费300余万元家产投建免费敬老院,九年间他的敬老院接纳了106位老人,他一心扑在养老事业上,他最大梦想就是和 “老伙伴一起慢慢变老”……
个人出资建免费敬老院
2006年之前,杨安镇没有一家像样的敬老院,由于镇财政资金紧张,田向东个人出资23万余元,购买原王寨子乡粮所作为镇敬老院,并开始担任杨安镇敬老院院长。刚买敬老院的时候,田向东的家人很不理解, “买的一个废旧院子,建成敬老院后,老人治病、穿衣、吃饭都需要钱,花销很大,不挣钱反而往外拿钱,家人很不同意。” 2006年,杨安镇敬老院迎来第一批老人,这些老人无儿无女,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智力不健全。 “那时候我和两个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老人,帮他们打饭、穿衣服,到现在我送走59个老人了。”田向东说到去世的老人时眼眶红了,“邻村的李宝华是第一批来的,无依无靠,来敬老院以后,经常帮忙打扫卫生、伺候老人,后来得病了,被查出食道癌晚期,他走的时候我很伤心。”从2006年至今,田向东为每一位去世的老人买寿衣,按习俗安葬,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
田向东的收入来自其经营的加油站,现在田向东儿孙满堂,家庭没有负担。“我今年51了,孩子都安定了,我就想把自己的钱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养老就是我喜欢做的事。”田向东说起自己的爱好很兴奋。 2011年,田向东又个人出资260余万,新建占地25亩能够容纳200多人的杨安镇中心敬老院,新建的敬老院包括办公室、值班室、储藏室、卫生室、流浪人员的住宿区、洗澡间、厨房、厕所、浴室、接待室,为了使敬老院看着更整洁,田向东还对院内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除此以外,新购置了床、床上用品、餐桌、冰箱、热水器,厨房卫生间的设施设备,营造了一个更加正规有序、干净整洁、高效温馨的养老服务环境。 “这个敬老院全是我自己设计的,为此专门去济南考察过,因为资金不足,敬老院建3年了,加油站赚点钱就投进去。”
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
64岁的郭宗明家住化楼镇高屯村,四年前老伴患了小脑萎缩,两人无儿无女,唯一的经济来源34只羊一夜之间被偷,听说田向东的敬老院不收钱,老两口就找来了。“食堂提供热饭,一日三餐不带重样的,没事儿的时候还能聊聊天、看看电视,比在家舒坦多了!”
来此养老的除了本村村民,还有其他村镇的老人,他们无收入、无子女,有的甚至身体残疾、智力不健全。 9年间敬老院共接纳106位老人,最大的90岁。
“我从小就没了娘,邻村婶子经常照顾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照顾他们。”田向东说得很朴实。 48岁的护工齐磊在这里9年了,若不是被田向东的举动所感动,他早就外出打工了。齐磊坦言,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敬老院曾入住一个叫李宝华的老人,因食道癌晚期病逝后,按农村习俗需要给老人洗净、穿寿衣,但很多年轻人忌讳这些,田向东亲手安葬了老人。齐磊说,田向东主动给每一位过世的老人买寿衣,按习俗安葬,先后送走了59位老人。
家人曾埋怨更多是理解
田向东的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作秀,甚至有人嘲笑他吃饱了撑的。
“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唱歌,我就喜欢养老。”田向东认为老有所依是他最大的心愿,不能用金钱衡量。
在田向东二儿子田海辉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严肃、固执、说一不二的人。建敬老院前,田向东并未征询过两个儿子的意见。
“有段时间加油站运营不畅,我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田海辉说,2013年他接管加油站,从外地进油需要提前打货款,田向东不断往敬老院投钱的举动曾让他很头疼。家人也曾埋怨过,但更多的是理解和认同。
田向东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跟那些老伙伴生活在一块,种菜、唠嗑、下象棋,一起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