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方言
(土语)
□ 山 泉
作者:五十一
  食品类方言
  窝头——即公众语言的“窝窝头”。多是由有玉米面、高粱面、混合面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另有加菜的则被称之为菜窝头。窝窝头是当地农家最普遍的粗粮食品。
  饼子——当地人蒸制粗粮食品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锅的容量,除在帘子上摆放窝头外,还要将剩余的面团做成偏型的厚饼状物贴在锅沿上。另有做汤(菜)时单一贴制的粗粮饼子。有玉米面、高粱面,及加菜的饼子等。其中玉米面的饼子,常常结出黄黄的咯咋,是既好看又香脆的食品。
  炒窝头——多指将陈(干)的窝头切成小方块,再通过炝锅加菜与窝头块混合炒在一起。
  烩窝头——与炒窝头前道工序的基础上,加水后将窝头块进行煮制。另有烩干粮的称谓。
  小米敢(干)饭——当地人对有别于稀饭、充当主食时的米饭的土语称谓。
  凉面——已属基本同化了的公众语言。在生活困难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凉面则是当地人过“初伏”的节日食品。
  粘粥——即用玉米面做的稀粥。是当地人对稀粥的土语称谓。
  尜尜蛋——是指将和好玉米面,攥成长圆型的团块,放开水锅里煮制的食品。
  谷渣——即面蛋子。当地人用糊状的小麦面糊,放开水锅里煮制的食品。因其形如家田中用镐刨出带泥团的谷子渣(根),便以此引为这一食品的别称。当地家彦有“蛤蟆打哇哇,再等四十天吃面疙瘩(面蛋子)”。
  杂面——用绿豆粉制作的面条。
  不几(bú jì)——用面团搓成的条状,缠绕在挺杆上有柴草灶的热灰中闷熟的烧制面食品。因其形状如同当地人用棉花搓制、用于纺线的“布机”而得名。
  乎(烀)饼子——在大锅里用粗粮面粉(玉米面、地瓜面等)不用(能)翻动、一气蒸制的大饼。
  炒面——用炒熟的豆子(玉米)磨成的面粉(多为做酱的原料)。
  榆面子——用榆树的内皮切块晒干碾轧筛出的粘度很大的面子。起初,它是制作用于年节下供奉神灵、先祖香类制品的粘合剂,生活困难时期,当地农民则将其与地瓜面混合,制作蒸饺、粗面条、菜盒等。
  合劳——即粗粮面条。生活困难时,用地瓜干面掺榆面子和好后轧制的细圆面条。
  白水肉——一般指肥猪肉膘。另称白水烧肉。
(五十一)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土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乐陵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