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让生态文明建设扮靓新农村——黄夹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纪实
作者:李志聪
  去年来,黄夹镇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人一村 包干到底
  2月15日,笔者在黄夹镇后周村看到,该镇的脱产干部李建堂正带领环卫工人们热火朝天的清理村边干沟里的垃圾。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就是村庄环境整治,我们要坚决向 ‘新三堆’说不,向 ‘老三堆’宣战,向断壁残垣要生态。”日前,黄夹镇相关负责人在该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上说道。对此,在村庄环境整治中,该镇实行 “主要领导包片、脱产干部包村、早晚两集合”的工作机制。该镇主要领导分片到各村监督管理,所到之处指出工作不足,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干部群众的工作方向。脱产干部一人包一村,早晚两集合,早晨集中接受工作任务,带着工作目标下村。下午单独调度,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和不足。对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该镇则实行脱产干部结对帮扶,确保他们在村庄环境整治中不掉队。目前,该镇共清理 “三堆”1500余处,拆除无人居住破旧房屋140余处,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该镇在清理三堆,拆除断壁残垣的同时,加大绿化和硬化力度,初冬共抢种垂柳4.5万株,硬化公路30公里。
  环境美了,村民乐了。自从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建起了文化小广场,马家村村民马宗治每天晚上到文化广场扭秧歌、跳广场舞。他高兴地说: “村里的环境好了,人的气就顺了,我们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20名大学生进村入户宣讲
  2月11日,黄夹镇前杨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把文化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打听才知道,该镇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大学生宣传团的大学生正在激情澎湃的宣讲。
  “这些大学生们多才多艺,他们讲的我们都爱听。他们还自编自演有关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小品和段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村张大爷听完后仍意犹未尽。
  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是事关老百姓世世代代的大事。同时,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真正成为创建主体,共同维护好家园更是重中之重。为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黄夹镇专门挑选出20名大学生组成了以组织委员为组长的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团分为5个小组深入到各村,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幽默的小品相声表演向群众讲解有关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义和要求等知识,号召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该镇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的作用,定期向群众播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有关内容,分析全市的生态环境整治形势,分享该镇先进村庄的经验做法,查找本村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使群众潜移默化受到了熏陶。
  目前,大学生宣讲团已深入35个村进行了宣讲。
  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环境优美了,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了,那下一步怎么办?”黄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就是要把这种状态持久的保持下去,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该镇先后成立了3支由脱产干部组成的清洁突击队,联合该镇的环卫工人,随时对村镇内的 “老三堆”、 “新三堆”进行集中清理,并对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进行耐心劝导,向群众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引导村民们进一步认清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同时,该镇109个村都组建了村级清洁队,全天候负责各村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工作,并全部与市环卫处签订了托管合同,建立起 “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的垃圾收运模式,确保了环境质量不打折扣。 (李志聪)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生态文明建设扮靓新农村——黄夹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纪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综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