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个小县城的民族兄弟情
——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作者:赵光

  近日,我市民族宗教局负责人带领希森三和集团的技术人员,赶到菏泽市曹县侯集回族镇,为该镇由希森三和集团免费提供马铃薯种薯的100亩土地,再次免费提供上门技术服务。而这仅是我市这座小小的县级市不分地域服务少数民族兄弟的一个缩影。
  我市牢牢把握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为根本任务,引导各级干部群众争当民族团结模范,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兄弟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市民族工作部门结合全市 “千名干部大走访”活动,一方面,深入民族村,看望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同时,对群众意见进行梳理、归档,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深入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及少数民族用品市场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措施办法,寻求促进企业发展和带动少数民族兄弟致富的结合点。

  

服务少数民族兄弟落实在腿上

  我市有回、满、壮、蒙、侗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约2100人,属多民族聚集区。
  今年,为满足服务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日趋艰巨的任务,成立了 “乐陵市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由一位市委常委、副市长任主任,民族宗教局局长等任副主任,发改、经信、民政等2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相互支持和配合,专门负责协调民族事务,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提起儿子能够顺利在乐陵就学,而自己几乎没费什么心,到我市来做生意的青海穆斯林马尔祖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3月,马尔祖一家来我市开了家拉面馆,因为不放心把孩子一个人丢在青海老家,马尔祖就将9岁的儿子也带到了乐陵。但孩子如何在当地就学成了一家人的一桩大心事。马尔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市民宗局,反应了这一困难,没想到不到6天,民宗局的工作人员就告诉他,孩子上学问题已经协调好,在市文昌小学一年级插班就读。“要不是民宗局的同志们帮忙,我们一家人还真不一定能这么踏实的在乐陵做生意。”马尔祖告诉笔者。
  此外,我市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每月为每位清真寺阿訇发放300元的教职人员工资,并通过卧尔兹演讲的方式,对穆斯林进行 “八荣八耻”专题教育,不断增强穆斯林群众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服务少数民族兄弟共同团结发展

  我市还把 “共同团结进步、共同发展致富”作为民族工作的落脚点,打好致富账,让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白家村位于化楼镇驻地,是我市唯一的一处少数民族村,现有人口 1126人,剩余劳动力丰富,有着多年肉牛养殖经验。但是,一家一户的养殖,不利于疾病防疫、科学饲养及加工销售等方面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今年5月,市民族宗教部门积极筹措资金50万元,帮助白家村建起年出栏肉牛150头的养殖基地;并在畜牧、民宗、财政、镇党委政府的财力支持、政策引导下,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加快品种改良速度,提高肉牛的产仔率和出肉率。该村村委会主任杨太船开心地告诉笔者: “现在每只肉牛纯收入约4000元,按这个数计算的话,我们村仅靠养殖基地每年就能收入60万元。”
  通过实施肉牛养殖基地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该村还辐射推广肉牛数量达500头以上,带动一批饲料种植户进行饲料种植,直接、间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200个。
  自2012年至今,该我市用于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集聚区发展的财政资金达到60万元,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年收入增长960元。

  

服务少数民族兄弟不分地域

  我市共有2家国家级和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针对这一特点,我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在种植基地布局、原材料采购、产品流向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找准企业发展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致富的结合点,做到心里想着少数民族群众,行动上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在这7家企业中,其中5家企业与少数民族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希森三和集团有限公司是 “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飞达集团、云海食品有限公司将少数民族地区产的辣椒、孜然等调味品销往全国,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等4县建立60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提起我市土生土长的土豆大王梁希森和他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在内蒙古商都、多伦甚至是乌兰察布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集团在乌兰察布市每年轮作种植60万亩种薯,年可提供优质种薯13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同时,乌兰察布市也正在借助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打造全国最大马铃薯种薯基地,提高该市中国薯都这一称号在全国的影响力。
  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为例,自2007年,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在该县发展良种基地30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16万各族农民。项目区农民每亩土地每年租赁费100元,总计为3000万元;通过种植原种二代薯,每亩可增收300元,每年30万亩土地可增收9000万元。同时,种薯种植和贮库又带动相关产业,稳定安置 1.6万名农村劳动力常年就业,可吸纳临时和季节性打工人员2万多人。
  另外,每年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在商都县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达16万吨,可供于全国7000万亩薯地种植,亩均可为各族农民增收3000多元。本报记者 赵 光通讯员 魏晨晓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小县城的民族兄弟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法制】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