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成都三多
  她放下金天麻,又拿起一种:“这是雪莲花,它温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阳萎遗精、妇女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白带多、肺寒咳嗽、关节疼痛、腰膝酸软。可以用它煎水、泡酒、炖鸡、炖肉、外敷止血。 ”“这是杜仲,主治腰酸脚软、四肢无力、阳萎、多尿、夜尿、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肝肾两虚型的高血压、体倦乏力、阴血虚少的肠燥便秘。 ”“这是川贝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气管炎,有止咳润肺化痰作用。各位看好了,我这里有两种川贝母,一种籽粒大,一种籽粒小,这两种哪种质量好呢?是籽粒小的好,籽粒小的为野生贝母,籽粒大的是人工种植。各位再看贝母的形状,它的胚胎是被包着的,犹如母抱子于怀中,贝母之名由此而来。……我们的展销厅里有许多种中药材,各位如果喜欢,可以带些回家,用于祛病健体。不买,看看开开眼界,增长一些医药知识“。白衣姑娘讲了大约一刻钟,然后领我们来到中药材展销厅。大厅里分门别类摆放着阿坝州产各种中药材,还有两名大夫坐堂接诊。浓郁的药香灌满大厅,参观的人熙熙攘攘,就诊、问药、买药的人来来往往。在展台前,我一眼又看到了灰蔸巴,灰蔸巴主治糖尿病。我一位朋友的老人患糖尿病,上峨眉山时我就想买,因怕买了假药,当时错过机会,此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今天此地有售,尽管药价比峨眉山上的药价高出10倍,我还是买了它,心情也舒展开来。
  成都药店多,还与那里的现代医药业比较发达有关。闻名全国的地奥制药集团、恩威药业集团,都在成都。传统中药业与现代医药并驾齐驱。那些中小药店,看来是靠“山”吃山,背靠大树好“乘凉”了。
茶 馆 多
  在成都,茶艺、茶苑、茶坊、茶馆随处可见。成都人喜欢饮茶。
  我国有300多种茶树,经国家正式认定的有30多个。云南是茶树的故乡,四川是茶树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据 《华阳国志》记载,远在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时,巴蜀国就把茶叶作为贡品,历代帝王又把贡品赐给宠臣。关于饮茶起源的记载,唐陆羽在 《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还有“秦人入蜀,始知茗饮事 “。
  四川人饮茶成俗,他们早晨用茶清肺润喉,饭后用茶消食去腻,劳作时用茶解乏提神,会友时用茶晤谈聊天,纠纷时用茶消释前嫌,烦恼时用茶清心解闷。四川人有句话叫“摆龙门阵”,这 “龙门阵”多数是在茶馆里摆的。三五个人往茶馆里一坐,一人一杯盖碗茶或几人一壶茶,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里外头,无拘无束地侃,可以从早晨扯到中午,从中午扯到晚上,从晚上扯到深夜。四川人自己这样说自己: “我们这儿闲人多。”这些闲人闲来无事就摆龙门阵。国人饮茶,“起于汉前,而盛于汉后,” 大概是由云、川等地发其端,而后普及全国各地的。
  茶是一种饮品。在中国,无论是王宫显贵,还是三教九流,平民百姓,都以茶为上品,只是饮茶方式和品位不同。富贵之家“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贫困之家则是“粗茶淡饭”,“一日三餐茶饭。 ”现代为官逍遥者“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 ”劳动者做工渴了、累了、乏了,沏一壶热茶,消渴解乏。人们闲了喝功夫茶,忙了喝大碗茶。高兴了以茶助兴,烦恼了以茶解愁。健康的人喝了茶神清气爽,有病的人喝了茶祛病强身。
  汉族人民习惯品绿茶,啜红茶,饮乌龙茶,喝花茶、紧压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采用高温杀青而保持其原有的绿色,冲泡后色绿汤青, 香浓鲜爽。红茶经完全发酵,成品细嫩,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冲泡汤色红艳鲜亮,香味浓纯。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成品粗壮松散,紫褐色,兼有绿茶的鲜浓和红茶的甘醇,香气清洌。花茶是将香花放入茶坯中窨制成的,高级花茶香气芬芳,汤色清澈。紧压茶是以红茶、绿茶或黑茶作原料,经过再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的,外形有圆饼形、正方形、砖块形、篓装、圆柱形、碗形等。另外,还喝白茶、黑茶、黄茶、袋泡茶、速溶茶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蒙古奶茶,回族罐罐茶,维吾尔族香茶,苗族八宝油茶,白族三道茶,傣族竹筒茶,佤族苦茶,布依族“姑娘茶”……
  受中国影响,日本有“茶道,”韩国有“茶礼,”英国有“午后茶。 ”
  茶是一种礼仪。在中国家庭,凡有客进门,不请吃饭是可以的,但不用茶敬客,被认为是失礼仪的。从唐代陆羽的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宋代杜耒的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清代郑清之的 “一杯香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到现代人的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育人、以茶廉政、以茶代酒、以茶作礼,都表达了茶为礼仪和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重情好客、以茶示礼的美德。上起国家庆典,接待各国贵宾,下至庆贺良辰美事,招待亲朋好友,家人团聚,茶成了必备的款待物。 (55)
朱殿封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都三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