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农村社区
市民政局局长吕志海 (右一)走访困难群众
建设中的社会福利中心
正在建设中的革命纪念馆
即将启用的乡镇中心敬老院
为大病特困家庭发放救助金
参加防汛抗洪演练
乐陵市阳光救助中心
近年来,乐陵市委、市府不断提高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乐陵市民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根据部门职能履职尽责,实干创新, 2013年先后启动了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新建了杨安镇、丁坞、朱集三处中心敬老院,整合17个部门救助资源,在德州市率先创建了综合性阳光民生救助中心,创新了救助模式,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诠释了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关键词:落实政策
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近几年,市民政局紧紧围绕 “建设幸福德州,民政助力先行”这个主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自我加压,真抓实干,优抚安置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1、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市民政局不断完善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严格落实上级各项优抚政策,确保各项优抚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实现了优抚政策落实率及城市和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标准发放率双个百分百。
2、不断健全各类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
我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规范,先后完善了各类优抚对象 “一卡通”管理,落实了 “一站式”医疗报销制度,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办理医疗补助率及 “一卡通”发放率全部达到了百分百。按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乐陵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通知》 (乐政字 【2009】122号)文件要求, 2011年9月15日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一站式”即时结算业务,进一步完善了优抚对象医疗报销管理体系。 2013年 1月,又将医疗补助报销比例从现行的 15%和 35%全部提高到 60%,该次报销比例的提高极大地减轻了优抚对象高额费用的负担,受到了优抚对象的一致好评。
3、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数据库建设。为更加便于服务和管理优抚对象,市民政局于2008年开展了优抚对象数据库建设工作,对各类优抚对象换证编号进行了录入,同时将新增伤残军人、参战军人、三属、带病回乡人员全部纳入了数据库管理。截至目前,数据库共录入信息9000余条,优抚对象信息记录率达到了百分百,实现了我市优抚对象信息资料一键搜索,避免了因资料丢失带来的诸多不便。
4、建立健全退役士兵安置考试及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11年按照上级要求,与德州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举办了 80余人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 “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所有学员通过学校分别拿到了包括厨师、平面设计、物流管理等在内的结业证书。 2012年我们又组织 50余人举办了第二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参加学员积极踊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积极鼓励退役士兵自主就业的同时,市民政局积极探索 “公平、公正、公开、阳光、透明”的退役士兵安置新方法,2011年、 2012年先后两次采用档案考核与文化考试相加的办法,对退役士兵进行考核排名安置,先后成功安置退役士兵 1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退役士兵及其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完善体系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2012年以来,我市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着力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老年人管理服务机制,将社会福利中心和中心敬老院建设两个项目同时列入我市十大民生工程,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1、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 2012年7月,我们抢抓国家加快推进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发展机遇,迅速启动了投资1.5亿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占地6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托老院、老年公寓三部分。其中:综合服务中心
大楼高12层,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有老年活动中心、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图书馆、书画院、社会管理创新孵化基地,以及5000平的便民服务大厅等机构。托老院主体工程为两栋五层四星级宾馆式楼房,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建有200余间、400多张床位的老人居住房。同时,配套建设了健身房、书画室、多媒体室、心理辅导室、大小餐厅等功能房。目前,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封顶, 1、 2、 3、 4号楼主体已全部完工。整个项目计划于2013年底全部竣工, 2014年正式启用。
2、加快提升乡镇敬老院建设水平。 2012年4月我市对所有敬老院进行了提档升级, 4月9日市政府印发了 《乐陵市敬老院治理整顿及新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此次治理整顿活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院民房及办公用房进行了彻底维修,重新粉刷了室内外墙面,更换了破旧门窗,硬化了院内路面,重新铺设了室内外电线,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由市财政拨款100余万元,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高标准配齐了包括室内设施、厨房设备、娱乐设施、服装被褥等在内的52个品种、 8000多件物品。在积极做好敬老院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软件建设,严格按照 “10:1”的标准配备了服务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制度、卫生制度及安全保卫制度等,并全部制板上墙。通过治理整顿,我市集中五保供养工作基本达到了德州市要求的 “有一套干净、舒适的衣被褥;有一套可口、营养的好食谱;有一支有效管理的工作队伍;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的 “五个一”工作标准。 2012年6月,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五保供养工作整体水平,我市又适时启动了杨安镇、丁坞、朱集三处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三处中心敬老院全部由市财政出资,共计1500万元,每处中心敬老院建筑面积 3500平方米、床位 200张,目前工程主体已全部完工,部分室内物品已采购到位,即将实现全面入住,到时我市集中五保供养能力将达到85%以上。至此,制约我市五保供养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关键词:创新模式
创新救助模式 完善救助体系
2013年上半年,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救助工作,整合 17个部门救助资源,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便捷高效、全面覆盖、公开公正的要求,建立了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政统筹、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基层落实”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构筑了 “以困难群众为对象,以信息系统为手段,以市救助中心为中枢,乡镇(街道)、部门救助站为枢纽,村 (居)救助服务点为基础”的救助网络,基本实现了救助标准科学化、困难程度系数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救助过程公开化,初步形成了 “大救助”、“阳光救助”的格局。
为做好阳光救助工作,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到济南市历城区等地参观学习,并对本市社会救助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 《关于建立阳光民生救助体系的意见》和 《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为加强对阳光救助工作的领导,协调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分管民政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民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乐陵市阳光民生救助中心,在各乡镇 (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了阳光民生救助站 , 各 村(居)设立了一名阳光民生救助联络员,在全市开通了统 一 的“6812345”救助热线电话。同时,聘请专业软件公司开发了 “乐陵市阳光民生救助软件系统” ,该系统整合了全市救助资源,涵盖了全市所有社会救助业务,分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平台、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医疗救助及补助管理平台、阳光救助管理监督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集中化、业务处理网络化、统计决策科学化、流程管理智能化和为民服务信息化。截至目前,阳光民生救助信息平台经过多次研发和更新,已存储了20181个家庭的近百万条的基本信息。乐陵市阳光救助中心建设以来,运转有序,赢得了各界的一直好评。救助中心坚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上,矛盾及时化解,群众心舒气顺,上访率和上访量明显下降,形成了 “救助一人影响一片,救助一户影响千家”的社会效应,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乐陵市民政局
(供稿 齐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