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希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红卫兵来到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
火车站上停了很多汽车,这些汽车就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 (当时称为红卫兵小将),每辆车都有固定的接待站。学生们随便上哪一辆车都行,人多车也多,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至今记忆犹新。
车子载着我们穿过繁华的闹市区,来到了北京西南的长辛店二中,我们被安排在3楼16号住下。楼下是接待站的食堂,生活很方便。接待站发有免费乘车证,北京市各路通用,出行很方便。
每天我们乘车往来于接待站和市区之间,每次来往的汽车必须经过卢沟桥。每当汽车从桥上驶过,我都会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它。这是为什么呢?
不光因为这座桥历史悠久,雕刻非常精美,我对它崇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老乡——宋哲元将军曾带领将士在这里同日本鬼子进行过生死搏斗。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借故挑起事端,当时驻宛平的宋哲元将军带领其29军奋力抵抗,同敌人浴血奋斗,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一次在车上,两个干部模样的老人在对话,甲说: “宋哲元的部队当年在这里和日本鬼子进行战斗。”乙说: “听说当年战斗可激烈了。”甲说: “是啊,当时宋哲元的部队同敌人进行生死搏斗,宋哲元顽强抗日的精神使国人振奋。”乙说: “是啊,宋哲元抗日的精神令人佩服,使人震撼。”甲伸出大拇指说: “真是抗日大英雄, 29年了,我的心里一直记着他。”
坐在一旁的我把这一番话听得真真切切,不善言谈的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我勇敢地对他们说: “师傅,宋哲元是我们乐陵人呐。”甲说: “是,山东乐陵人。”我说: “宋哲元在乐陵那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父亲还见过他呢。听父亲说,宋哲元将军回到家乡后,周围村庄的老百姓都去看望他。为了宋将军的安全,卫兵不让群众靠近他,这时宋将军立刻喝斥卫兵。说在这里警卫和在别处不一样,这里是我的家乡,群众为什么靠近我,他们是和我亲呐!你们快闪开,叫他们和我亲热一下。”
我们谈了一会儿后,甲说: “你们乐陵 ‘金丝小枣’很有名,听说已有两千六百年的栽培历史了。”我说: “对呀,乐陵金丝小枣不光栽培历史悠久,还全国闻名。清乾隆皇帝曾大驾光临乐陵,并封一棵树为 ‘枣王’树。”乙说: “你们乐陵太好了,有机会我们去一趟。”我和他们握手,并说:“热烈欢迎二位到我们家乡去,我们会热情招待你们。”
一晃46年过去了,我从乐陵一中的学生成为退休教师,但那两位老干部的音容笑貌还依然在我的脑中浮现,他们的声音还常在我的耳边响起。
(丁坞镇陈皮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