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宋氏家族的历史名人
作者:1633
  □王常青
  乐陵宋氏家族是明初永乐年间由河南商丘迁来乐陵的。当时,商丘有宋姓同胞四兄弟,老大叫宋宣,老二叫宋申,老三叫宋宏,老四的名字无人记起。他们四个一同参军, “靖难之役”后脱离军籍,永乐元年 (1403)被安排在天津静海县屯田。因静海靠海土地低洼盐分大不易耕种,于是老大、老二和老三于永乐二年 (1404)又先后南迁乐陵。其中宋宣、宋申在乐陵城西 “付家寨” (今宋家集)安家,宋宏在土河崖 (今称 “大宋家”)定居。
  数十年间,宋氏三门分出七支,下延17支谱系。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宋氏家族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是遍及乐陵四境,并且有的迁往外地,有的远迁异国他乡。明朝末年,该家族因宋槃出仕而卓然崛起,跻身于名门望族之列。明末至民国,该家族先后走出宋槃、宋飞彪、宋哲元三位历史名人。明末伉直能臣宋槃
  宋槃 (1574-1633),字念莪,号懋吾,乐陵宋氏家族的六世传人。祖宋应麟,山西忻州训导,性笃孝,其父病逝后,庐墓三年,朝夕哭奠,以致于墓侧卤井突变甘冽。流贼至,被劫后以刃抵其颈面色不惊。贼骇,叹曰: “此孝子也”,戒群贼勿扰其乡。父宋之洞,勤学好义,不论亲疏远近,只要振臂一呼,响应者不可胜计。他经常与儿子宋槃论断今古,教导宋槃以忠孝为做人之本。
  宋槃考中万历二十八年( 1600)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山西长子县知县。期间,他惠政及民,案无停牍,既能劝民赈饥,又能设法完成国家下达的赋税任务。为父守制后,起用补直隶魏县,缉捕盗贼,教化民众,减除旧税300余款,深得县民拥护。因政绩卓著,升任南京陕西道御史。
  上任不久,奏 “储讲久虚,贤良远摈,榷使殃民,封藩非法”等十事,皆切中时弊。吏部尚书郑继之,忌其伉直,以年例出宋槃为陕西按察司佥事。按照旧例,御史年例外转,应是吏部与都察院协议确定。但此时,郑继之以私意报复宋槃,都察院并不知情。御史孙君相据法力争,不报。宋槃抵任,值岁侵,城兼崩圮,募饥民之壮者给粮修埤、浚濠;设粥厂以济妇子老幼;平市价、招商贾,禁交际、杜幸窦,使陕西道很快度过灾荒。他平时尤留意军事,汰疲冗,厚健卒,明赏罚,严操练,纪律焕然一新。
  史书称他 “运筹决策俱极精慎”。也有人说他是 “运筹于五慎,决策于四机”。后升迁为靖边参议,再晋榆林副使,加布政司参议衔。任内,条上 “核交代、裁内丁、清占役、易总镇”四事,请巡抚奏之。后奉旨严行,著为令。他积极工作,安抚辑绥,一如其故。曾以响水之捷钦赏银两,以边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是时,魏忠贤窃权兴大狱,罗织和迫害东林名士。
  宋槃因是东林党人,遂请告归。崇祯改元后,重新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后为母亲守制,期满转左侍郎署印务。这时的他,供职维勤,夙夜匪懈,增修戎备,慎选将才。每次应对皇帝问话,皆能博得皇帝欢心,所奏无不允者。当时辽东浓济桥、马邮山连奏大捷,又值陵工告成,他多次携带赏银代朝廷颁赏,心劳成疾,后以疾要求解职归里。
  他出仕30余载,于己,淡泊明志,无异寒素;对人,宽宏正直,不识机巧,不设雌黄。教子不治产业,惟要求他们对别人关心关怀。去世后,家中仅余图书数卷。崇祯六年 (1633)卒于家,享年59岁,赠兵部尚书,赐谕祭,荫一子。著有: 《林下草》,顺治《乐陵县志》收有其 《枢部胡岳立传》一文。 (市档案局)
更多>>  乐陵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乐陵宋氏家族的历史名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