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事不在大小,关键要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在细微之处感受到温暖。”几年来,我市改善民生,从细微之处入手,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麦秋两口子和好了
“俺两口子都有工作了,太感谢你们了。” 11月3日,在郭家街道便民大厅劳务交流窗口前,刚接到上班通知的大牛韩村村民张麦秋的妻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生活有了奔头,以后再也不吵了。”
说起麦秋夫妻,大牛韩村 “家喻户晓”。 “男的憨厚、没本事,女的心高、太要强。”结婚10多年来,吵吵闹闹没消停过。村里的 “调解员”和四邻八舍没少给他俩劝架。去年年底,瞅着人家买车的买车,挣钱的挣钱,麦秋媳妇又开始急了:“你说说,咱的日子跟人家能比吗,没法比!”甭提,整个年节过得有多不舒心。
在村民调解员茶话会上,街道领导了解到,像麦秋两口子因为钱而闹矛盾的不在少数。 “关键在于找到挣钱的路子。” 3月底,街道成立了 “劳务交流站”,免费为辖区群众提供劳务登记、劳务推荐等服务,促群众增收。麦秋夫妻在 “劳务交流站”的推荐下,分别在金斧工具厂、富迪食品公司找到了工作,月收入共计达3000元。
目前,在 “交流站”登记的群众已有50余人,其中32人找到了工作。
工程队有了 “经纪人”
“自从成立 ‘新城开发协会’,工程队有了 ‘经纪人’,我们根据协会列出的单子,主动与企业联系洽谈,顺利多了。” 11月5日,西城街道办事处刘行村建筑队队长王跃成拿着刚签好的合同说。
随着近年来大型项目的落户,西城街道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增多,失去土地后,大部分村成立了工程建筑队。但由于信息闭塞,缺乏沟通,很多建筑队不能及时与企业联系,从而失去了不少机会。对此,年初,街道抽调招商、规划等科室人员与部分村支部书记,成立 “新城开发协会”,做好企业与建筑队之间的协调工作。协会成员通过到各项目工地进行摸底调查,把项目建设中的承发包情况及时传达给各村建筑队,并从工程合同撰写、施工中需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向辖区12个村的14个建筑队,转包各类工程18项,工程款项总计约260万元。
一天接了117个特快专递
“抱歉,一个老乡的电话。”几天前,笔者在黄夹镇采访,不到一小时的交谈,镇党委书记殷宗峰这样 “抱歉”了三次。
“您的手机号对外公开?”笔者有些好奇。 “不光我的,商会班子成员的电话都对外公开。在外务工的多,有些事需要咱搭把手。”殷宗峰介绍说,该镇外出务工人数3.2万人,占全镇总人数的40%以上,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为帮助在外务工人员协调解决家中老人、孩子无法解决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007年,该镇便收集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成立了黄夹镇经济商会,并对外公开了党委书记、商会班子成员的手机号。
“打我手机的不算多,他们一般跟商会联系。前段时间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时,商会最忙了,有一天接了117个特快专递。”殷书记说,由于录入养老保险信息时,需要身份证复印件,为给在外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商会通知他们直接把相关材料快递到镇上,家里老人有资金困难的,由商会帮忙垫付。据养老保险处的同志介绍,该镇养老保险信息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 本报记者 郝坤
通讯员 孙永刚 张淼 张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