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茄子一般在定植后,就进入了深冬季节。这一时期的管理水平,对提高茄子的产量至关重要。根据冬季特点,应从保温、增加光照、控湿防病等方面加强管理。
一、温度管理。茄子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高于35℃或低于17℃出现落花、小果、畸形果,低于5℃会发生冷害。控制棚温一是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再覆盖一层薄膜,既防风保温,又防雨雪;二是在棚内棚膜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搭一层薄膜,可明显提高棚内温度。
二、光照管理。 1、经常清扫膜面,保持棚膜较高透光率; 2、在保持棚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茄子早见光、多见光,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连阴天只要无雨雪,就要拉起草苫或间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3、在棚内悬挂反光幕补光增温。
三、水肥及湿度管理。嫁接茄子生长前期,对水肥要求不严。定植水浇足后, 1月份前尽量不浇水, 2月视植株长势进行水肥管理。定植较晚的,应加强灌后管理,尽快降低湿度,提高地温,迅速提高棚内温度至30℃,地温提升后,及时放风排湿,使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
四、蘸花与整枝。开花前后2天 (最好开花当天)内用浓度20~30毫克/千克的2.4-D(或30~5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 +赤霉素10~20毫克/千克+0.1%的50%速克灵 (或适乐时、农利灵、多菌灵等)可湿性粉剂点花,处理过的花冠在果实膨大后摘掉。门茄采收后,将下部老叶摘除,待茄子形成后,剪去上部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双干枝,以此类推。 (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