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29年如一日,传播教育好声音
——记德州市实验小学新闻宣传工作室创始人高向阳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祺媛
  在德州市实验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走上讲台,他用美妙的歌声和生动的授课,带给学生美的熏陶、美的享受;走出教室,他背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学校的点点滴滴。他就是高向阳,从事音乐教学30余年,桃李满天下;负责校园宣传工作29年,作品曾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报》《德州晚报》等媒体多次刊发,用实际行动努力讲好德州教育故事,传播德州教育好声音。
音乐老师唱响“学校好声音”
  1993年3月,年轻的高向阳接到一个新的工作任务——负责全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亮起嗓子唱歌,这是他的特长,但是要唱好“学校的好声音”,这对于从未搞过宣传工作的高向阳来说,的确有压力。
  但天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高向阳很快就战胜了压力。在与其他通讯员的交流中,有这样一句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论是单位还是企业,固然需要真拼实干,但如果宣传工作不到位,也只是‘才美不外现’。”也就是从那时起,高向阳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他勇敢地挑起了这份重担。
  于是,他背起相机包,揣着采访本,奔走在校园里寻找闪光点。有多少个夜晚,当其他老师已经下班时,他还在办公室里写着新闻稿,剪裁着照片,直到自己完全满意后再投稿给媒体。起初,投稿屡屡碰壁,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
  直到1994年2月25日这一天,他采写的《学生寒假路口执勤上岗》一稿,被《德州市报》采用。虽然那篇稿件不足100字,但他永远记的那一天:拿着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他逢人就说,“你看看,我的稿子见报了!”高向阳的父亲形容当时的他:简直就是“奔走相告”,高兴坏了!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积累,成为高向阳的工作常态。为了把教育成绩报道出去,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学校、了解教育,高向阳跟着身边老师和领导学,跟同行学,跟媒体学。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9年的宣传岁月,锤炼出了他堪比媒体记者般敏锐的新闻意识、出色的拍摄写作能力,也锻造出了高向阳个人的宣传品牌。
13本剪报册,记录教育故事
  29年来,高向阳被媒体采用的新闻照片和稿件多达上万件,他把登报的稿子裁剪下来,整理成一本本剪报册,如今已有13本。
  翻开高向阳的一本本剪报册,不时看到学生纯真的眼睛、老师认真的表情、师生幸福的笑容,感受到的不只是他奋斗的青春岁月,还有德州市实验小学的发展变迁,更是德州教育的奋进写实。
  翻阅着剪报册,高向阳说自己最 开心的就是看见文章后面写着的“本报通讯员高向阳”,那一刻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的照片和稿件还被收集进校史杂志,被家长珍藏,成为学校珍贵的教育资料和学生独一无二的成长记忆,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德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于莉说:“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也使得他不断超越自己。”同事张志英老师说:“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扫雪的照片,高老师也能把照片拍得很‘暖’。”学生家长说:“通过高老师的照片,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为了表彰高向阳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也为了鼓励更多年轻教师向高向阳看齐,去年4月,德州市实验小学挂牌正式成立高向阳新闻宣传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为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更多>>  德州晚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9年如一日,传播教育好声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教育资讯】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