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中)详细了解王凤楼镇西杨村贫困户贾秀兰(左)生活情况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郑乃春通讯员董娟王亚群摄影报道
在贫困户识别帮扶方面,平原县每年派出近千名县乡干部进村入户,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全部纳入。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平原县累积投入各级扶贫资金1.4亿元,实现项目收益24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800万元。
脱贫攻坚,平原县以非常之力、关键之举精准施策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稳定有序退出;整合资金建设优质项目,实现了群众增收与农业转型的互促双赢……
23位县领导奔赴脱贫一线
“看病花了多少钱?报销后自己还要拿多少?”“家里平时都吃什么?”“帮扶责任人是不是经常过来?”……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在王凤楼镇后王村王成清家中,屋里屋外看了一遍,门口的羊棚、整洁的小院、敞亮的卧室,还有干净的厨房。王洪霞掀被褥、拧水龙头,每一处都看得十分仔细。
在屋里,王洪霞和王成清坐下来拉家常,询问他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80岁的王成清告诉王洪霞,他的身体很硬朗,自己养了十几只羊,去年卖羊收入近3000元,再加上扶贫项目分红、家里的0.133公顷耕地、老年养老金等,全年纯收入将近1万元。“今年收成怎么样?”“受疫情影响严重么?”……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袁志勇走进王庙镇梁庄蔬菜拱棚扶贫开发项目的大棚里,看产业、问效益,详细了解项目运营模式、收益情况。
据了解,王庙镇梁庄蔬菜拱棚扶贫开发项目已经累计实现收益近50万元,平原王庙镇张府、常庄等10个贫困村的41户87人分红近15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在平原县,类似王庙镇这样的扶贫开发项目还有很多,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县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县长袁志勇带头,23位县级领导同志定期到全县6个重点乡镇,9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及重点乡镇扶贫项目中去,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家中,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
“第一书记”融入贫困村“村里不能光靠种地了,我们就搞良种繁育,搞绿色种植业!”2018年,孙庄村省派驻村党支部书记宋文彬在村两委会上提出。
2018年2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监察室副主任宋文彬来到孙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乡亲们找出一条致富路,2018年以来,宋文彬几乎走遍了德州本地所有的大型超市、批发市场。调研发现,德州本地的有机水果存在市场空白,各个区县超市的有机水果贵且种类少,这更坚定了他开发绿色种植业的决心。
借助孙庄村有种植梨和葡萄的基础,新建、扩建了10个葡萄大棚,在村东新建了京鲁梨园。同时,在村南建成了300米葡萄长廊,并为梨和葡萄注册了“俏孙庄”果品商标。
曾经,孙庄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汽车开来扬起满面黄沙,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都是驻村书记宋文彬给这个小村庄带来的大变化。他奋战800多个日夜,村集体从靠输血变为自身造血,大量外流务工人员开始回流。
在平原县,像宋文彬一样的省派党支部书记还有3名,他们纷纷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不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村居环境,鼓励村里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大步奔向小康路。
自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平原全县914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195人享受“雨露计划”、56人享受“金晖助老”,2844人次参保扶贫特惠保,他们把扶贫的成绩单都写在了群众的家里,写在了贫困户的笑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