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玩“候鸟”德州安家记
  

□本报记者王志强本报通讯员邱杨樊晨
  10月24日,正值山东德州齐鲁古玩城秋季古玩交流会的最后一日。当日清晨,微光初透,古玩城外的长街上已是人影绰绰。青花小碗、铜制香炉、老玉配件静静卧于绒布之上,藏家们俯身细赏,指尖轻抚,仿佛时光也在此放缓了脚步。
  “这儿不光是市场,更是咱们古玩人的‘家’。”德州市古玩收藏协会会长于兆军介绍。德州古玩市场最初形成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它最初依托运河航运,逐渐发展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古玩集散地。如今,深厚的历史底蕴焕发新颜,“南长沙,北锦州,中间有个大德州”——德州的古玩市场已位居全国前列。全国藏友汇聚于此,交流藏品,带动消费。
  在一个琳琅满目的摊位前,摊主王志金令人印象深刻。这位爽朗的东北汉子熟练地向顾客介绍藏品。“我是‘新德州人’。”王志金说,他十几岁就爱上收藏,东西越收越多,便开了一家古玩店。为寻珍觅宝,他曾经辗转多地。20多年前,他在德城区时代花园小区落户,将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如今,他经营多家店铺,不仅在古玩交流会上摆摊,还参加房交会、逛夜市,忙得不亦乐乎。
  谈及选择安家德州的原因,王志金道出他心中的“德州三好”:“一是人好——讲诚信;二是货好——老货多;三是环境好——管理贴心,我们摆摊心里踏实。”
  “近30年来,像王志金这样在德州安家落户的外地古玩商已有160多户。”于兆军接过话头。他不仅是协会负责人,还成了这些外来古玩商的“总管”。“上周刚帮一位东北来的商户操办婚礼。”他掏出手机,相册里很多各地古玩商在德州安家生活的画面,“他们像候鸟,飞越千山万水,最终选择在此筑巢。”
  一份最新调研报告勾勒出德州古玩市场的发展轨迹:从1997年堤岭市场的十余家店铺,到如今五大古玩城鼎立,经营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2000余家商铺如繁星散布。尤其是2017年建成的德州古玩城A座,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玩“候鸟”德州安家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