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放弃京东销售经理回村任职,前曹镇宫徐村党支部书记杨荣峰——
“我要让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杨荣峰(左)和村民一起研究无人机操作。制图:张洁


  

口述杨荣峰整理本报记者宋延涛王露本报通讯员赵书腾
开栏的话:
  有人说,故乡是用来回望的。可他们,却选择转身归来——放下城市的霓虹,扛起村支书的担子,把他乡的见识变成故乡的希望。他们蹲在田埂听民声,坐在炕头解难题,让老院子焕新颜,让黄土地结金果。即日起本报联合德州市委组织部开设“我回家乡当支书”栏目,聚焦这些回乡的“归雁”,看他们用脚步丈量初心,用实干暖热乡土。敬请关注。
  2018年,当我把要辞去京东集团德州分公司销售经理回村任职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她一百个不同意。她知道只要是我想干的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就好几个月不搭理我。
  这一干就是7年。放着高薪不要回村,好多人说我傻,但我从没有一刻后悔过。每当我走在村里,看着洁净的路面、整齐的绿化带,看着食堂里老人吃饭时的笑脸,看着家乡在一点点变样,就觉得回来的值。
回村任职,放不下的乡土情
  我叫杨荣峰,今年43岁,现任平原县前曹镇宫徐村党支部书记。
  2016年,我通过同学介绍进入京东集团德州分公司,干家电销售。凭着一股子拼劲儿,慢慢做到了区域销售经理,年薪10多万元。
  可每次回村,看着只有老人小孩留守的村庄以及传统的种植模式,心里总觉得农村发展慢。夜里躺在床上,常琢磨着要是能为家乡做点啥,让大伙儿的日子再红火点就好了。
  2017年,我给村里引进了一个招商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肉鸡养殖项目。项目落了地,我的心也跟着落在了村里。我经常回村了解项目情况,村干部领着我在村里转了又转,指着那些地、那些坑塘说:“荣峰你看,咱村这些资源,如果有人投资利用就是宝贝。”这更加坚定了我回村的想法。
  没想到,这心思刚冒头,镇上的人就找上了我。时任前曹镇镇长宁军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村发展。
  2018年,我毅然辞掉了城里的工作,怀揣满腔热情回了宫徐村。没想到大家伙儿这么信得过我,全票选举我当村委会主任。我在京台高速改扩建征地、疫情防控、户户通、旱厕改造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赢得了群众信任。2021年换届时,我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不断探索,蹚出致富路子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我首先想的是发展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组织下,我们村与周边15个村联合,建立了“红动力”党建联合体,成立了德州诚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印象乾曹”商标,专搞特色种植。
  2024年6月,我利用县委组织部选派我到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孔家堰村挂职学习的机会,与该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生产高品质水果、蔬菜,由他们负责销售。8月份,我们新建了7个冬暖式大棚,总占地48亩,种植了西红柿、哈密瓜、羊角蜜。到今年8月,一个大棚平均纯收入达到20万元,亩收入近3万元,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在棚里打工的村民每月3000多元,过年过节还有福利,令周边的村民羡慕。
  另外,种植水果洋葱150亩,与外贸公司合作,年出口1000吨。还动员邻村在青岛开超市的马金恒,投资150万元,在我村附近建设了冷库,解决了蔬菜存储问题。
  今年年初,县委组织部开展“党建体检”大起底工作,对村里的人才储备、产业联建、资源盘活等关键领域深度“把脉问诊”,我也趁着这个有利契机全面摸排了一下村里的闲置资源。宫徐村与肖刘吴、姜坡、万王三个村的坑塘连成一片,共有1300多亩,荒了好些年。我看着可惜,积极联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入渔光互补发电站项目。今年4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一亩地一年可收入1000元,4个村每年共增收130万元。
  结合和美乡村建设,我对村庄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动员村民拆除了多年不住的破房老院,平整出空地40余亩。引进中海建集团投资建设光伏项目,每亩地每年租金1000元,村集体与村民平分收益,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多办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村里不仅要发展产业,还得让大家伙儿日子过得顺心、开心。
  今年年初,一位89岁的老人与一位86岁的老人因为两地边树木归属问题动了手。他俩都耳背,我费了好大工夫,才把他们劝和。从那以后,我组织村民小组长、老党员成立“民事纠纷调解队”,村里的矛盾再也没出过村,调解成功率100%。
  集体有收入,村民得实惠。从2024年开始,应由村民缴纳的卫生费、银龄安康保险费,村集体替村民每人负担100元;村民的新农合费用,村集体承担一半。
  针对村东耕地灌溉不便问题,我借助新风公益基金,新建现代化悬浮水泵站1座,铺设输水管道680米,解决了浇地难。
  村里老人多,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做饭都成问题。我就把村委会一间闲置的屋子收拾出来,改造成了“幸福食堂”。从2023年开始,每月两次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有次给78岁的陈大娘盛粥,她拉着我的手说:“你熬的粥,比俺闺女做得还香。”那天我没忍住,偷偷抹了眼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要让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基层】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