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科技特派员护航“三秋”生产
田间地头解难题送“良方”

  本报讯(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禹红)“乡亲们不要着急,只要土壤不封冻都可以播种,墒情好才是丰收的保障。”10月20日,市小麦服务团团长张新盟来到陵城区义渡口镇大李村进行技术指导。刚一下车,他便和乡亲们交谈起来。
  义渡口镇是陵城区“吨半粮”生产建设能力创建的核心区,近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很多无法正常播种小麦的农户着了急。“温度降低适当增大播种量就行,10月底30斤至35斤,11月份最大播种量控制到45斤。”短短几句话,便给乡亲们吃下“定心丸”。根据最近土壤水分大的现状,张怀友建议乡亲们用杀虫剂和杀菌剂为麦种包衣,预防病虫害发生。
  小麦服务团的多名专家积极指导冬小麦播种,而玉米服务团的专家们也分组奔赴各县市区。“自9月底以来,我们10余名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对未收割的田间玉米,已收获的玉米穗、玉米粒等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护农民利益。”市玉米服务团团长赵同凯说。
  针对最近不利的天气条件,市科技局组织各相关服务团奔赴田间地头,为农户讲解玉米收储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服务团还走访了多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详细了解其经营模式和技术需求,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农业兴,百业兴。近年来,市科技局大力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达580人,涵盖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以及农村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2021年我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人才技术力量,打造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每个服务团由5至7名科技特派员或高校院所农业领域专家组成。目前,已累计组建小麦、马铃薯、玉米、辣椒等20个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他们发挥技术优势,聚焦良种推广、精准种植、智慧农业等关键环节,为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
  “他们在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及时给予技术指导,有新技术、新成果了,也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让丰产增收更有保障。”陵城区滋镇种粮大户张立新表示,科技特派员让他种田有了“主心骨”,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田间地头解难题送“良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